中国商务部研究院专家宋琍琍:五年规划解码怎样的“中国之治”?
(作者系中国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一带一路”经贸合作研究所副主任)
1953年第一个五年计划启动以来,五年规划(计划)指引新中国从百业待兴走进世界舞台的中央。
源自人民、依赖人民、造福人民的规划矩阵及其背后的理论智慧,赢得国际社会“最有魄力的规划体制”“推动创造中国奇迹”等高度评价,充分证实中国理论指导中国式现代化伟大进程的先进性、科学性。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从第一个五年计划到第十四个五年规划,一以贯之的主题是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规划引领的力量
“一张蓝图绘到底”的战略笃行。五年规划将党的战略意图、国家发展目标与人民群众的期盼紧密结合,通过系统、科学、高效的机制,推动每个规划矩阵承前启后,既解决当前突出问题,又为长远发展谋篇布局。
科学决策与人民智慧的有机结合。五年规划遵循“探索发展—理论转化—实践检验—理论升华”的螺旋式发展模式,集中体现中国理论的科学性、民主性和先进性。
每个规划矩阵编制历经前期调研、起草建议、征求意见、专家论证等多个环节。源自人民、依赖人民、造福人民的规划矩阵及其背后的理论智慧,赢得国际社会“最有魄力的规划体制”“推动创造中国奇迹”等高度评价,充分证实中国理论指导中国式现代化伟大进程的先进性、科学性。
党的领导与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显著优势。五年规划离不开中国制度的强大保障,集中彰显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制度和“集中力量办大事”新型举国体制的巨大优越性,将制度优势转化为发展效能。
每个规划矩阵的制定实施过程中,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发挥了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核心领导作用,保证中国始终沿着正确轨道发展;高效整合国内外资源,切实应对关系国计民生的重大项目、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和紧迫的社会挑战,并能总体高效率高质量完成。
塑造“世界稳定锚”的中国智慧
开放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鲜明标识。
中国商务部立足商务工作“三个重要”定位,在扩大国际合作中稳步提升开放能力。
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全球治理碎片化日趋加剧,酝酿中的“十五五”商务发展规划,将聚焦以下方面,为中国在世界经济增长中发挥“稳定锚”角色、继续提供“确定性”护航。
▼▼▼▼▼▼
促进内需扩容提质,
增强全球经济增长源动力。
释放“规模扩张、结构优化、活力迸发”的超大规模市场活力潜力,为全球提供持续稳定的需求引力。
全方位扩大消费,加快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健全现代市场和流通体系,深入推动内外贸一体化发展,加强供应链创新与应用。
推动经贸合作升级,
提升全球产供链韧性。
以“加快建设贸易强国,高水平吸收和利用外资,深化对外投资合作格局”为路径,构建多元化、高韧性的经贸合作体系。
优化升级货物贸易,创新提升服务贸易,融合发展数字贸易;
持续放宽外资市场准入,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优化区域开放布局;
引导产业链合理有序跨境布局,推动对外投资、承包工程、劳务合作、援外工作稳健发展;
有效应对单边主义、保护主义负面冲击,维护要素全球高效流动。
释放公共产品赋能效应,
引领全球经济治理秩序方向。
全面提升器物层面、制度层面及理念层面公共产品供给质量及共建力度,凝聚更广泛发展共识。
推动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畅通经贸合作网络,加强新兴领域合作,统筹推进重大标志性工程和“小而美”民生项目。
依托自贸试验区(港)、服务贸易扩大开放试点、“丝路电商”合作先行区等平台,及上合、金砖、中国—东盟、中国—中亚等区域组织对标、引领、制定高标准经贸规则。
推动落实四大全球倡议,加快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进程。
策划:张若谷 韩成圆 黄议娴
采写、编辑:韩成圆 黄议娴
编辑:朱东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