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 >   正文

云南哀牢山:一个“原始部落”的千年跨越

2018-12-27 10:37:19   来源:新华社

在云南省金平苗族瑶族傣族自治县者米乡中心小学,孩子们在食堂打饭,准备吃营养晚餐(11月13日摄)。新华社记者 胡超 摄

  教育事关民族的未来。云南省逐步在人口较少民族和“直过民族”聚居区实行从学前教育到高中阶段的14年免费教育。同时,各级政府通过设立双语幼儿园、民族学校、民族班等措施,加快少数民族人才培养步伐。

  镇沅县者东镇党委书记刀忠福说,现在条件好多了,上学不花钱还有营养餐补助。“过去每到开学季,老师上门去动员苦聪家长让孩子上学,现在者东镇没有一个苦聪孩子辍学。”

  地棚村的庙文学自己只有小学文化,但走进他家堂屋,一整面墙上挂满了女儿得的奖状。今年,他女儿考上了云南德宏的一所高校。庙文学为此决定放弃加盖一层新房的计划。“孩子想读书,我们就供到底!”

  前不久,在中山大学读大一的李瑞华写了封家信:“得知咱镇沅县很快要脱贫摘帽了,心里十分激动。近十年来,家乡变化多大啊!我7岁那年村里通了电,10岁时家里有了电视机……考上大学后县民政局为我办了助学贷款……真想不到我的命运会发生如此大的转变。”

  在镇沅县复兴村,政府投资建起了拉祜族(苦聪人)历史文化博物馆;县城的广场上,每当夜幕降临,都有苦聪人与兄弟民族群众一起跳起欢快的舞步。

  记者:周亮 王长山 庞明广(新华社)

编辑: 陈灿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