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大图 >   正文

大理佛堂村的振兴路:做“酷农业”享“慢生活”

2020-08-06 11:32:47   来源:新华网

栽秧节上,时尚的手碟演奏和乡土氛围十分融合,一点不违和(6月4日摄)。新华网发(邵宇鹏)

  老品种伴着乡愁回来了

  作品“白驹过隙”的诞生背后有故事——当农民艺术家周正昌得知要“扎几个大马”,他的思路是砍树枝搭出马的身体,再给他披上棕树皮当皮毛。这方案被否决要求用钢筋替代,以接近“现代艺术”。这可难为了农民周正昌,但他最终不负众望,八匹马的造型横空出世。而负责焊接的农村师傅一开始牢骚满腹,认为是瞎折腾,越来越多的赞誉最后改变了他们,这甚至成了他们职业生涯的代表作。

  佛堂村的新式建筑、乡村咖啡馆和活动策划等,正潜移默化地改变周边村民。陈代章说,他们的员工攒了钱,家里第一件事就是改造卫生间;有的村民建房子,会提前来退步堂看看,贴瓷砖不流行了。而千宿文旅投资的建筑,请外面的设计师,工匠和材料则用本地的。

  凤羽镇的乡村振兴规划,设计单位的第一稿被推翻,后来吸收了贤人能士的意见,前后打磨了半年,对全镇重点“点位”都有详尽设计,具体到建筑式样等。项丽娟说,无论是文旅产业发展的辐射需要,还是乡村振兴的整体考虑,都需要把佛堂村的理念注入凤羽坝子,让传统和乡愁以新的动力和样态回归,“向传统要效益”。

  尊重乡土传承,尤其体现在当地对大涧村的开发思路上。大涧村地处凤羽镇的偏远山地,2000年整村搬迁,留下断壁残垣。在政府支持下,千宿文旅把大涧村及周边山地流转过来,面对空村,他们的思路是“先别动它”。大涧自然村所属的上寺村委会党总支书记李江琪说,这块废弃的土地因为封闭管理,如今植被好了,麂子、野鸡等野生动物多了,上寺村还刚被评为国家森林乡村。其实,这里已成为半山酒店、星空餐厅、帐篷酒店和野外徒步等的理想场所,空间无限。

  老村牵着乡愁,粮食老品种也是。庄上村因为海拔高,传统上种红米,但亩产四五百斤,后来逐渐被高产的新品种取代。红米虽然口感糙,但作为老品种的营养价值备受外界追捧。在秀源农业每公斤稻谷10元的订单支持下,当地鹏峰农业合作社今年恢复种植50亩,村民杨卓繁说,种红米不能施化肥,否则水稻光长高不灌浆,也对改良土壤好。

  为恢复油菜花传统风光,镇上对种油菜每亩补助400元,近三年凤羽镇油菜花面积增长了五六千亩,老凤羽坝的样子逐渐回来了。

  白族姑娘阿紫香走出凤羽,正在北京学习珠宝设计,今年的“栽秧节”她专程赶来助阵。阿紫香说,凤羽的发展机会挺好,慢慢展示出不同于城市的生活方式,自己准备学成归来。“没啥好诧异的,未来凤羽吸引的‘金凤凰’会更多”,她解释。建好新型乡村田园综合体,佛堂村有句踌躇满志的口号:世界会走向我们!(康静)

编辑: 李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