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大图 >   正文

大理佛堂村的振兴路:做“酷农业”享“慢生活”

2020-08-06 11:32:47   来源:新华网

栽秧节上,当地老婆婆摆摊售卖传统民族工艺品(6月4日摄)。新华网发(邵宇鹏 摄)

  要大米也要“流量IP”

  陈代章的微信朋友圈里,整天都在发田园牧歌,或是去地里刨土豆,或是看李子红了,或是摘生菜做蔬菜沙拉……有朋友戏言:“陈行长”不但想卖农产品,还在售卖生活方式。陈代章乐了,正中下怀!这就是团队想打造的“凤羽IP”。

  好生态孕育好物产,凤羽的菜籽油、土蜂蜜、豌豆粉历史上就闻名遐迩,是地道美食。在佛堂村秀源农业公司,洁净程度达10万级的核桃糖生产车间即将投产,年产值达千万元。陈代章是秀源公司的法人代表,他介绍去年一共卖了600多万元的菜籽油、大米和梨膏等,还有两千多瓶蜂蜜和青刺果油等,为村民提供了5000余人次的务工。

  当地村民卖土蜂蜜是100多元一斤,秀源公司的是300元;当地菜籽油卖不到10元一斤,秀源公司的贵了7、8元;还有白米、核桃等,公司的价格都差不多翻番。除了生产成本和包装,就是公司的销售渠道更广泛、更有“圈层”特点,还可以溯源产地情况。背靠“千宿文旅”的网红策划与资源,陈代章发朋友圈不是为了“拉仇恨”。

  乡村文旅越来越融合发展,生态、度假、创意密不可分,小而美的精品项目是趋势之一。端着青山绿水的金饭碗,“单打一”卖农产品也营收困难,需要“文化赋能”,“融艺术、慢生活”既是包装卖点,也是理想目标。凤羽镇的“小目标”,要把凤羽坝子打造成国内最大的露天美术馆。

  凤羽人李四珍的纠结,也很能说明这点。李四珍从卫校毕业,一直和丈夫做农资生意,批发化肥农药,她敏锐看到保护洱海生意前景渺茫,就转到有机农业开发。

  2015年4月,她包了四五百亩地,用休耕甚至浸泡暴晒的法子改良土壤,还人工除草严格执行有机标准。她说:“这条路太苦,积蓄和贷款投进去,去年才年度收支平衡。”“酷农业”成了“苦农业”,品牌塑造、市场开发是“命门”,李四珍体会到不会“玩虚的”真不行。

  佛堂之路,虚实结合,陈代章称“既要大米,又要流量IP”。物产方面,力推菜籽油和凤羽白米两个重点农产品。菜籽油采用物理压榨工艺,打造“凤羽绿油油”品牌;白米包装时尚,今年还栽秧试种了几个新品种。他认为,物产销售很重要,既给当地实实在在的带动,又支撑企业的现金流,还是一个通过销售推广品牌的过程,为此他们在大理古城开了实体店。而“玩虚的”方面,去年丰收节拍卖会,空中稻田七分地的稻米拍卖了21万元,吸睛无数。

编辑: 李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