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码新质生产力 打卡国企新坐标 | 石林光伏“向阳而生”
阳光洒下,整齐排放的太阳能电池板静静地吸收着太阳的光芒。这里是云南能投集团石林光伏电站(以下简称石林光伏电站)。9月11日,由省委网信办和省国资委党委联合举办的“解码新质生产力 打卡国企新坐标”活动带领网络媒体、大V走进石林光伏电站,探索“双碳”背景下的新能源产业,解码新质生产力光伏篇章。
作为亚洲首个大型地面集中式光伏电站,云南昆明石林光伏并网电站实验示范项目填补了云南省大型太阳能光伏并网发电项目零的空白。项目占地2100亩,装机规模为66兆瓦,年发电量超8000万千瓦时,年减排约8万吨温室气体。
石林光伏项目鸟瞰
石林光伏项目山地一角
“光伏发电系统是一种利用太阳能进行能量转换的可再生能源技术。光伏电池板由多个太阳能电池组成,这些电池将光能转化为直流电能,在阳光充足的情况下,光伏电池板产生最大电量,通过逆变器将直流电转换为交流电,供千家万户使用。”电站运行值长孙静波解释,与燃煤电站相比,光伏电站不产生直接的温室气体排放,有助于减少二氧化碳和其他污染物的排放;光伏系统的运行不需要水源,相对于水力发电和核电站,能够节约水资源并减少冷却过程产生的热污染;建设在喀斯特地貌之上的石林光伏电站,不仅利用了生态脆弱的闲置土地,还能改善当地微气候和生态状况。
石林光伏电站在建设过程中充分考虑了建筑光伏的应用,总共建成约1.36兆瓦的建筑光伏,包括办公楼宿舍建筑光伏、光伏幕墙、光伏走廊、光伏玻璃温室等,具有开创性的示范作用。
近年来,以风电、光电为代表的可再生能源逐渐向大规模、高比例、市场化和高质量方向发展,离不开生产要素的创新配置和迭代升级。“作为云南省首个大型光伏电站,市面上所有光伏组件模组在我们这里几乎都能找到,可以说,我们是云南光伏产业发展进程的缩影。”石林光伏总经理王智进一步解释说,光伏技术的迭代速度飞快,业内常说“三五年面临一个大技术迭代,一两年就有一个小技术升级”,近年来,光伏行业完成了由多晶向单晶、常规铝背场电池向TOPCon、IBC电池、钙钛矿等高效率太阳能电池的升级。
太阳能跟踪系统实现角度实时调节
石林光伏项目运维现场
此外,石林光伏是云南省首批使用太阳能单轴、双轴跟踪系统的示范项目。“单轴系统可以水平方向跟踪,在高度上进行人为的调节固定,运行成本低;双轴系统可以在水平和高度两个方向跟踪太阳轨迹,运行效率更高。”电站运维员徐忠华表示,通过单轴、双轴跟踪系统的使用,根据光线角度改变电池面板角度,光伏转换率约提升15%至25%,实现更高的整体发电量。
相比其他光伏电站,石林项目的光伏板支架高出不少。
项目负责人胡元泽介绍,光伏组件最低点距离地面净空超过3.5米,可以适应绝大多数喜阴类植物生长需要。通过多年耕耘和发展,电站建成4兆瓦农业光伏示范基地,将新能源光伏发电与传统种植业有机融合,进行“光伏+农业+畜牧”的探索和运用研究,开展了种养殖试验,为石漠化土地综合利用和后续农业光伏建设提供经验和参考。
“通过在闲置土地上种植果木等作物,将光照资源转化为绿色生态能源的同时,利用光伏板之间的空隙,可以最大化提高光伏电站的综合效益。光伏板还可以遮蔽阳光,减少作物及土壤水分的蒸发,改善田间小气候,为作物生长提供更适宜的环境。”项目负责人胡元泽表示,石林光伏电站紧跟“阳光经济”步伐,实现了一片土地两份收益。
石林光伏农光互补示范基地
记者 陈晨 通讯员 薛纯子 王咏梅 /文 云南省能源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