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自贸试验区建言|柬埔寨尼克·占达利:在互鉴中共同成长
【编者的话】
8月30日,中国(云南)自由贸易试验区挂牌满2周年。2年来,中国(云南)自贸试验区突出“沿边跨境”,坚持大胆试、大胆闯、自主改,有力推动云南更高水平对外开放。
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二十次会议时,要求“以更大力度谋划和推进自由贸易试验区高质量发展”。
中国(云南)自贸试验区如何以“更大力度”推进制度创新?如何实现“高质量发展”?我们邀请省内外专家学者、业内人士为中国(云南)自贸试验区建言献策,希望助力中国(云南)自贸试验区发展再上台阶。
“近年,柬埔寨与中国云南省在经贸、基础设施建设、文化、旅游和教育等方面的合作不断深化推进,成果喜人。”2015年和2017年,柬埔寨金边皇家大学国际研究系主任、柬埔寨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研究中心主任尼克·占达利曾两次到云南参观考察,其中昆明经济技术开发区和瑞丽边境经济合作区的发展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从那时起,对柬埔寨经济特区建设和发展有着多年研究经验的尼克·占达利更加关注云南的发展,特别是中国(云南)自由贸易试验区的建设。
尼克·占达利认为,经济特区和自由贸易试验区在规划、建设和发展过程中有着很多相通之处,因此柬埔寨的经济特区和中国的自由贸易试验区在发展过程中,很多成功经验可以相互学习借鉴。
说到柬埔寨特区建设经验,不得不提柬埔寨西哈努克港经济特区(以下简称“西港特区”)。近年,西港特区吸引了大量来自世界各国的投资者。截至2021年9月,西港特区引入来自中国、欧美、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的企业166家,为当地创造了近3万个就业岗位。不少柬埔寨百姓因西港特区的发展改善了生活,实现了梦想。“特区发展成功的重要一点就是将发展成果惠及当地,使当地人民有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尼克·占达利说。
尼克·占达利认为,“硬条件”和“软实力”并重发展,是西港特区成功的宝贵经验之一。十多年来,西港特区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优化营商环境,吸引外来投资,成为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引擎和区域经济建设的“领头羊”。
为更好地服务企业,柬埔寨发展理事会、海关、劳工局、商业部、西哈努克省政府等单位入驻西港特区设立办公窗口,为企业提供投资申请、登记注册、报关、核发证件等“一站式”审批服务,大大提高了办事效率,节约了企业的时间成本。
与此同时,为满足企业专业化、高质量人才需求,特区专门开设了西哈努克省中柬友谊理工学院和西哈努克港工商学院,一个侧重技能培训,一个以学历教育为主,为更多当地年轻人提供继续教育机会的同时,为企业培养更多技能型高水平人才。
尼克·占达利介绍,西港特区能够稳步向前发展,得益于柬中两国政府和高层的支持,而西哈努克省制定的长期发展规划也为西港特区的发展注入了活力。随着西哈努克省2030年城市远景规划正式亮相,西哈努克省将在工业、旅游、服务、交通、物流、进出口等行业领域进一步着力。
未来,西哈努克省的目标是发展成为现代中心化城市、世界上最美丽的海滨度假胜地、多功能经济特区、国际门户和国际娱乐中心,同时成为连接东盟市场以及世界市场的国家物流中心和现代化的技术产业中心。西港特区作为西哈努克省发展最好的经济特区,也会因此受益、乘势而上。
“这几年云南的发展令人惊喜。”曾多次到过中国各大城市考察调研的尼克·占达利认为,云南省区位优势非常明显,是中国面向南亚东南亚开放的重要窗口,未来,中国(云南)自贸试验区在吸引外资、搭建国际交流合作平台方面的作用将进一步凸显,在助推云南与南亚东南亚国家合作中将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中方“一带一路”倡议同柬方国家发展“四角战略”加速对接。2019年4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柬埔寨王国政府关于构建中柬命运共同体行动计划(2019-2023)》在北京正式签署;2020年10月,中柬两国正式签署《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柬埔寨王国政府自由贸易协定》,为双方在经贸、工业、农业等各方面的发展都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尼克·占达利希望,柬埔寨和云南省紧抓机遇,在经贸、文化、教育、旅游等方面进一步加强交流合作,特别是在旅游行业培训、路线联合规划以及经济特区建设和自由贸易试验区发展方面深化交流,共享发展经验,为柬中合作贡献新力量。
记者 沈燕 (云南日报)
受访者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