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基斯坦朋友见证“友谊花更美”
昆明医科大学2019级MBBS项目学生宁轶忻——
中国是梦想开始的地方
【寄语】
希望巴中两国友谊长存,巴中人民世代友好。
宁轶忻在校园留影 供图
【故事】
玩滑板,单脚滑行、一只脚快速离地踏上滑板,“滋溜”一声,像一条鱼儿自由自在地滑向远方。踢足球,趁守门员防守不备,来上一脚精准的挑射,足球霎时洞穿球门。在昆明医科大学呈贡校区,这是来自巴基斯坦的留学生宁轶忻的课余生活。
宁轶忻是昆明医科大学2019级MBBS项目(英文授课本科临床医学专业)的学生。6月2日,记者在学校见到了她。出生于1999年的宁轶忻眉清目秀、黑发如墨,大大的眼睛里带着一丝刚毅。
宁轶忻的家在巴基斯坦萨戈达,父亲是一名商人,母亲是家庭妇女,家里共有兄弟姐妹4人。
“在我的家乡有很多从昆明医科大学毕业的学长,她们毕业后就开始考执医执照,成为一名医生。”宁轶忻介绍,在巴基斯坦医生的社会地位很高、且受人尊敬。从小看着自己的姐姐从医学院毕业,取得执医资格正式成为一名外科医生,然后再帮助其他人,这让她也萌生了当医生的念头。2019年11月,高中毕业的宁轶忻自费来到云南攻读MBBS项目。
没想到,来学校才几个月,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一些外国留学生趁着放寒假选择回国。经过一番思索,宁轶忻决定留下,理由是她觉得中国人民对她很友好,中国很安全。
“那段时间,学校和老师对我们悉心照顾,在做好个人防护措施的同时,我和留下来的其他留学生一起生活、学习,我们参加学校组织的讲故事活动还获了奖。此外,我们共同拍摄了视频,记录下疫情期间生活的点点滴滴,以此见证患难与共的情谊。”宁轶忻不无感慨地说。
“这个巴基斯坦的孩子刚来时才20岁,虽然年纪不大,但内心很强大,对自己学医的梦想非常坚定,对中巴友谊认知也很深,是个非常优秀的孩子。”目睹了宁轶忻成长的班主任刘耘介绍。
受疫情影响,学校采用“线上+线下”的授课方式,对此,宁轶忻适应得很快,她还积极在线上与老师进行交流讨论。另外,学校开设了实践课,让留学生可以把学到的知识进行应用,这些课程宁轶忻都很喜欢。此外,在留学期间,她学会了做饭、骑电动车等,整个人变得更加独立。与此同时,她结交了新朋友,对中国同学的热情相助心怀感恩。
课余,宁轶忻和同学们去过滇池、圆通动物园、呈贡斗南花卉市场等地。她很喜欢昆明四季如春的气候和鲜花,在她的宿舍,种着从花卉市场买来的盆花。从宿舍望出去能看到呈贡梁王山的风景,她觉得很美。
MBBS项目的学习需要6年时间,宁轶忻打算毕业后继续在中国攻读中国政府奖学金资助的医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学成回国,成为像姐姐那样为巴基斯坦百姓解除病痛的人。
记者 伍平(云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