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云南新闻 >   正文

驻华记者云南行丨他们发现,“快乐星球”就在这里

2021-05-27 12:45:30   来源:云南日报

  什么是快乐星球?”

  这是最近在中国很火的一句网络语。5月21日,中外媒体记者来到澄江市马房村和广龙社区,在绿水青山中,他们发现,“快乐星球”就在这里。

  “我们因湖而兴过上了更好的生活”

  走进澄江市右所镇吉花社区马房村,白色的水鸟在风情万种的荷塘中掠过,村里的房屋整齐漂亮,宜人的乡村美景让海南国际传播中心记者褚梦琦感叹:“真像人间仙境!”漫步广龙抚海湾湿地公园,碧波荡漾的抚仙湖边是如丝带般舒展的不同颜色的花丛。内蒙古日报社《索伦嘎》新闻中心记者木其尔举起手机拍个不停。

  令人心醉的碧绿和蔚蓝从何而来?媒体记者们好奇地向当地负责人和居民询问。

  右所镇组织委员高冬良介绍,距离抚仙湖约300米的马房村辖2个村民小组619户1768人,村民原以种植韭菜、青花、菜豌豆等蔬菜为生,产业结构单一,增收渠道狭窄,私搭乱建、农业面源污染、雨污混流等问题极大破坏了当地自然生态,也制约了经济社会发展。

  为了还抚仙湖一份美丽,2014年,马房村沿湖273户856人进行整体搬迁,并在拆迁区域建成265亩马房村生态湿地,在环湖路以北建成了集“截、储、调、回、净”为一体的生态调蓄带。此外,通过多渠道整合项目资金,实施建筑外立面拆除改造、基础设施全面提升、文旅环境打造,大力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规模种植荷藕、苗木花卉、蓝莓等。

  广龙社区也有着相似的故事。如今的湿地过去曾是居民生活的村庄。“喏,以前我家就在这里,离湖不到50米。”广龙社区党总支书记侯荣坤介绍,2014年以来,广龙社区已实施两次生态移民搬迁,共搬迁2623户6771人,占社区总人口的83%。搬迁的居民暂时搬到政府统一安置的租住房,大家的新家——社区居民生态移民搬迁项目广龙旅游小镇,按照生产、生活、生态融合的可持续发展理念,有机结合移民安置区、商业区、湿地公园,正在逐渐成型。

  “为什么保护抚仙湖,一定要走搬迁这条路呢?”泰国媒体人陈慕筠不解地问。

  “湖景房谁不爱?但如果自己的母亲湖都丢了,何谈长远发展呢!”高冬良和侯荣坤给出了同样的回答。

  退人、退房、退田、退塘,还湖、还水、还湿地,群众对抚仙湖“四退三还”的工作有疑虑,马房村党员干部们就带头搬迁作表率。广龙社区党员干部400多人挨家挨户征求意见,制定方案,宣传政策,仅用14天的时间就完成广龙小镇搬迁群众分房选房工作。侯荣坤带头向自己的“湖景房”铲下了第一锄头。

  褚梦琦接着问,居民搬走后,抚仙湖周边最大的改观是什么?

  “这不,你们在抖音上刷到的‘网红’景点红色沙滩,过去在村里就是一片处理鸡、牛粪便的地方,谁都不愿从那里过,谁曾想,现在会成为大家争相来欣赏的地方。”侯荣坤说,刚过去的“五一”假期,湿地公园和广龙旅游小镇的“街子天”都火了,吸引了大量游客。

  “我们小的时候,那时候大家不太重视对湖泊生态环境的保护,这些年来,政府对抚仙湖的保护措施更加规范,大家也越来越重视保护这个养育了我们世世代代的湖。现在湖水更清了,来玩的游客越来越多了,我们因湖而兴过上了更好的生活。”马房村第一家客栈“伐木累”客栈的主人张聪说道。张聪是一名党员,2019年,他率先“吃螃蟹”,在村里经营起了民宿客栈。在张聪这样的能人的带领下,村民们纷纷做起了民宿、餐饮、乡村休闲。

  “这几年马房村大变了样,如今的马房村景美人更美,成为了真正的美丽乡村。”在马房村开客栈的曲靖人郭红艳作为一个“新马房村人”,也见证了这里的变化。她说,大家都怀揣着建设美丽乡村的梦想,马房村越来越美。“早上听鸟叫,晚上听虫鸣,在马房村度过周末和假期,已经成为很多人的向往。”

  “这一刻,我看到了未来”

  “这个月起,大家伙陆陆续续拿到新房钥匙啦。”今年5月,广龙旅游小镇移民安置房开始交房,说起这件喜事,侯荣坤难掩兴奋之情。越南《人民报》驻华记者杜微沙提问:“生态移民,在越南也有,我们通常根据原来住房的面积和区域对新房进行补助,不知道你们是怎么进行补助的?”

  广龙社区党总支副书记王正春介绍,社区的安置户每人可分到90平方米的安置房,根据情况,还能分到面积不等的商铺。一方面,保障了安置户的住房需求;另一方面,有了商铺,安置户也能在小镇内创业、做生意,真正从源头上解决了安置户的生活问题。

  听了回答,杜微沙连连点头:“守护好蓝天碧水,社区干部付出了难以想象的努力,社区居民虽然有短暂的‘牺牲’,却换来了长远的发展,真不错!”

  在马房村,为了提高村民的就业能力,当地围绕乡村旅游新业态,多次组织开展厨师、挖掘机驾驶、旅游观光车驾驶等免费技能培训。21日午饭时分,一场厨师培训正在举行。

  培训现场,老师高美琼正讲解三鲜鱼卷和麻婆豆腐的做法。高美琼在昆明一所烹饪学校任教,她已经做了45年厨师,擅长淮扬菜、滇菜以及中西式甜点制作。她介绍,他们定期到马房村开展培训,来参加培训的大多是当地农家乐、餐饮店的工作人员,还有一些是来学做家常菜的普通村民。培训主要教大家利用澄江本地的特色食材,做出可口的饭菜,让外地游客了解当地的饮食文化。

  “三鲜鱼卷,主料为鱼,配料包括火腿、金针菇、胡萝卜……”村民龚阿姨笔记本上满满写了几页纸。她说:“我在儿子开的餐馆里帮厨,昨天村里通知有这个技能培训,我太开心了,今早赶紧过来好好学学。高老师讲解很清楚,做菜也很好吃,我们都有很大收获。”

  在采访中,马房村和广龙社区的乡亲们和媒体记者们聊起了对家乡未来的期待。他们说:“我们要继续人人参与、代代传递的生态文明建设,抚仙湖是我们的‘眼睛’,擦亮它,也是擦亮我们的生活。”

  “人们意识到绿水青山比金山银山更重要,尝到了保护的甜头,认识到生态美与经济发展是有机统一的,从而更加自觉地保护环境。”海南国际传播中心的记者们将采访感受写进了报道里。

  “这一刻,我看到了未来。”杜微沙感慨,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是地球村每个国家、每个人的责任。在澄江,他看到了这一愿景的实践与未来。

  漫步在抚仙湖畔的沙滩、花海、微风中,“驻华记者云南行”主题采访画上圆满句号。大家相约,下一次,再相聚于天蓝、地绿、水清的美丽云南。

  文:记者 刘子语 王欢 李吒 张莹琳
  图:记者 李文君 李吒 王欢 张莹琳 刘子语
  视频:记者 李文君 王靖中

编辑: 李文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