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云南新闻 >   正文

驻华记者云南行 | “生命之花”是什么?不同国家的朋友们这样说

2021-05-20 10:20:10   来源:云南日报

  “‘99中国昆明世界园艺博览会的会徽‘生命之花’,是人的一只左手,托着一朵花。女同事们肯定地说,那是一朵玫瑰花,因为它很浪漫。”5月18日,寻访“生命之花”——科学家带你领略云南生物多样性之美活动启动仪式暨主题沙龙在昆明世博园举行,曾担任昆明世博园“园长”的华侨城云南文化产业投资控股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党委副书记、总经理游炜深情款款地回忆,“当时,中国政府组委会向全世界发出会徽征集,组委会从20多万份来自世界五大州的来稿中选出了‘生命之花’作为会徽。它形象地表达了’99昆明世博会的主题: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活动现场 世博集团供图

  22年后的今天,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COP15)即将在云南昆明举办,大会的主题是“生态文明: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在这个特殊的时间节点,这朵盛开了22年的“生命之花”引来众多关注的目光。这不仅因为它是昆明世博园、华侨城云南世博旅游集团的徽标,记录了一段历史、传承了一种理念,还因为它引发了各个国家不同领域人们对人与自然和谐的共同关注。

  “生命之花常开、生命之树常青、生命之旅常在。”5月18日,寻访活动启动仪式现场,位于昆明世博园的心愿墙前,伴随着欢快的民族歌舞,华侨城云南世博旅游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张睿写下“真情告白”。“只有保护好景区生态,呵护好自然生态,才能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这为生命之花常开、生命之树常青、生命之旅常在奠定了坚实基础。”张睿表示,在我们脚下这片不足一平方公里的A1级世界园艺博览园是一个生物多样性的典范,园内种植各类植物1700余种,在这里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其乐融融。世博集团将坚守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追求的初心,保持正确的方向,呵护好人与自然和谐的主题,保护好昆明世博园这个城市生物多样性的大展厅,提升好以园艺为主题、主客共享的这座大园林,让它永久造福人民群众,成为云南人民的精神乐园。

活动现场 世博集团供图

  这也是活动当晚人们说、唱、画、诵的主题,它跨越了时空、民族、国界、语言、年龄。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山地未来研究中心负责人许建初说:“我理解的‘生命之花’就好像景颇族的树叶信,景颇族通过植物的花、枝与叶来写信传递爱意与信息,一封树叶信传达了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关系。而世博的‘生命之花’除了是世博会会徽外,还见证了中国在改革开放过程中对人与自然和谐的不断探索,从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转型、从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转型,如今,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提出了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的新思想,照亮世界。”

  “生命之花”如何常开不败?许建初谈道,需要科学与各个方面的结合,如,科学与艺术、与公众、与跨文化交流、与保护(“景带村”的美丽乡村)、与发展(循环农业与低碳经济)相结合,当然,“生命之花”也不能少了健康生活方式、以及对传统知识与文化的传承。

活动现场 世博集团供图

  海南国际传播中心记者芭莲娜说:“5月22日是联合国设立的国际生物多样性日,保护生物多样性不仅政府有责,同时也是我们每个人应尽的义务。”她在台上用不太流利的中文分享着她心中的“生命之花”。手里的稿子是她一大早打印的发言稿,虽然稿件内容并不多,但是她很重视这样的交流。稿件上,每一个汉字都标注着音调,有的地方她还用笔做了标记。其实,芭莲娜的英文不错,但为了让大家听得更清楚,她坚持用中文跟大家分享。“我的家乡俄罗斯是全球面积最大的国家,有着非常丰富的生物资源。俄罗斯很重视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国家也出台了相关的生物多样性保护措施。如今,俄罗斯政府正在积极采取措施,如建立自然保护区、动物生态与恢复中心等等。”

  来自南非的科学家皮特分享了自己在云南的真菌学领域研究之路。11年前,初到云南的他对当地的生物多样性一无所知,所以一开始从事的研究领域比较广泛,涉及可持续农业和农林系统等。“我很快将重点转移到真菌研究。从那时起,我对蘑菇有了特殊兴趣。”皮特解释了具体原因,在这个星球上,任何地方都不能像云南一样,在如此小的范围内能找到如此多种类的蘑菇。他在研究中发现,真菌应用前景广阔,但恐怕要几十年才能充分认识它们的好处。“虽然研究的只是生物多样性领域的一个小课题,但这足以使我认识到了云南的生物多样性。”皮特说,他相信云南是研究生物多样性的好地方,对一个科学家来说,做好研究,可以为“生命之花”的绽放做一点自己的贡献。

  来自泰国的陈慕筠在云南生活了10多年,作为昆明新市民,她深深体会到云南人与自然如何和谐共处。她津津乐道地向现场嘉宾分享自己生活中的所见趣闻:在云南的不同季节可以欣赏到不同的美丽花朵。更美妙的是,大家还可以品尝到用玫瑰花、菊花等花卉烹制出的美味大餐。而在雨季,大家还有机会品尝到各种方法烹饪出的野生菌。“对我来说,昆明是一座奇妙的城市。伴随着清脆的鸟叫声,天亮了!每天去上班的路上,花香弥漫,我会感觉到心情甚好。”陈慕筠说,她有时候会产生对家乡普吉岛的思念之情,这时她会约上几个朋友,去一趟抚仙湖或者泸沽湖,欣赏美景,那时候,思念之情就会得到抚慰。陈慕筠希望,泰中两国在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多开展研究合作,共同呵护“生命之花”。

活动现场 世博集团供图

  “乡村是中国人的根,也是越南人的根。”越南人民报记者杜微沙虽从小出生在城市,但他对乡村有着别样的特殊情感。杜微沙在分享现场深情回忆,他8岁至13岁时在母亲家乡度过的农村暑假生活。“那时,外公经常带我去森林,享受大自然带来的乐趣。”他说,在山野间快快乐乐地采花、摘野果,这成为了整个童年里最美好的回忆。后来,杜微沙结婚生子。搬到城市生活的外公,去世前嘱咐他们要记住故土。他带上5岁的儿子一起返回童年乐土,在8小时的车程中,杜微沙和儿子讲述了各种童年趣事。“然而,在到达家乡的那一刻,我感到太失望了。记忆里的山清水秀已经不复存在,我和儿子讲的那些趣事真的变成了回忆。”从那时起,恢复和保护生态的强烈愿望扎根在杜微沙的心里,他说:“这个故事随时提醒我要和每个人一起努力,大家共同保护‘生命之花’,要让每个孩子都有和大自然和谐相处的机会。”

  “这幅《喜迎春》,画的是平时在村里喜欢参加文艺活动的村民在跳扇子舞。这幅《山地未来》,画的是山地未来中心。我希望将来的山地未来,是人们与万物可以幸福安康地生活在一起。”农民画家卓丽萍讲述着自己的生态绘画,吸引了所有观众的目光。相比作品,更引起共鸣的是画家对乡村、和生态保护的感情。

活动现场 世博集团供图

  从小喜欢画画的卓丽萍,18岁参加了农民绘画培训班,老师教授了她绘画基础的同时,更让她学会了留意周围事物来进行创作。于是,在地里干活的场景,耕种、浇水、收割等过程变成了她绘画的元素;画树木、花朵、昆虫、动物等,让她能抒发自己守护家园、敬畏自然的情感。《寻找与守护》是她本次分享的主题,卓丽萍说:“我想用我的笔,守护我看到的一切,留住心里感受到的一切美好。希望大家也能感受到,我们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多么重要,我们的家园多么美好。不管是绘画,还是什么方式,我们都要让家园继续美好下去。”

  “我给大家朗诵一首元阳梯田哈尼族人民的诗歌。”张睿被大家情倾“生命之花”的真心真意所打动,兴致盎然地高声念道:

  “天与地相距那么遥远,是细细的雨丝把他们紧紧相联。

  山与山相距那么遥远,是浓浓的云雾把他们紧紧相联。

  我与你相距那么遥远,想你的时候你就在眼前。”

  活动结束、临别之际,对“生命之花”“友谊之花”的礼赞是所有人共同的情感,而歌者用演唱来表达。馨博乐团的彝族女歌手叶有岚、哈尼族男歌手李愿以及他们的各民族兄弟姐妹们情深谊长地唱到:“听了九十九个姑娘的歌声,还有一个姑娘在等待。见了九十九个美丽的寨子,还有一个寨子在等待。满山花儿在等待,美酒飘香在等待。要是不走不行了,明年今日早早来。珍贵的朋友啊朋友,请你留下来、留下来。”

  记者 张莹琳 姚程程 李吒 文 图片由世博集团提供(云南日报)

编辑: 李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