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企名品看玉溪丨维和药业:“维和血塞通”享誉海内外
在玉溪这片沃土,云南维和药业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维和药业”)通过科技赋能、创新发展,打造起了一条集药材种植、药品研发、生产销售为一体的三七全产业链,助力全市大健康产业发展。
包装车间 工人快速装袋。 邓星瑞摄
自1996年入驻玉溪市红塔区以来,25年间,维和药业实现了三七总皂苷的标准化提取和规模化生产,建成年产300吨三七总皂苷的自动化生产线;
在大理南涧无量山建成493平方公里的“无量药谷”,把第一车间扎根在高寒山区,带动一方百姓脱贫致富;
主力产品“维和血塞通”畅销全国,在海外享有胜誉……
精密检测,保障药品的质量。邓星瑞摄
“我们的植物提取技术处于全国先进水平,应用NG-18和NG-21专利技术生产三七总皂苷,通过先进的现代提取单元,实现规模化和自动化生产,在线质量控制保证了三七总皂苷的纯度。”日前,“名企名品看玉溪——聚焦玉溪之变”全媒体记者走进维和药业现代化车间,在维和药业的现代化车间,公司总经理肖秋介绍说。
新技术的应用打破了植物提取工艺繁琐、质量不稳定、产能低下、生产成本高的瓶颈。在维和药业首席科学家杨崇仁的倡导下,公司先后进行了三次技术改造。“目前公司提取生产线年处理三七等中药原料能力6000吨,其中三七原料处理能力约每年3000吨,三七总皂苷产能每年300吨,年产片剂60亿片、胶囊剂20亿粒、颗粒剂1亿袋、散剂250万瓶、酊剂250万瓶,实现了以“血塞通”为主要产品的三七系列药品和保健食品的规模化、现代化、自动化生产。”肖秋说。
泡罩机将装好的胶囊封膜。邓星瑞摄
25年间,维和药业快速成长为高新技术企业,拥有一支高学历高素质的专业研发团队。走进维和药业技术中心,记者看到技术专家们正在进行严格的化验、检测工作。2008年,维和药业建成了4500平方米的研究中心,投入了700多万元的设备、组建了20多人研究团队,以技术创新带动三七产业快速发展。研发中心先后被认定为国家中药现代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西南分中心、云南省企业技术中心、云南省植物提取物工程研究中心。
在填充车间,工人筛查填充好的胶囊。 邓星瑞摄
药品品质好,取决于好的原材料。面对三七种植中品种退化、病虫害和农残超标等问题,维和药业一直在寻找用自然方法培育高品质三七的路径。2010年,维和药业董事长王维和意外发现了大理南涧无量山三七的地理种源,是筛选和培育优良三七品种、进行优质种源繁育的基础。遂将“三七第一车间”建在了无量山脉,连片种植三七2万多亩,在保证了维和产品质量的同时,带领山区贫困群众走上了致富路。
“维和相伴,健康平安。”是维和药业始终遵循的企业理念,目前维和药业营销网络遍及全国各大省市,并在中国香港、菲律宾、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尼等国家和地区进行了药品注册,在海外拥有长期合作的销售代理机构。“越了解三七,越信赖维和。我们将始终如一地坚持以质量求生存,以品质谋发展的理念,用高品质产品回馈社会,让三七真正造福人类健康,这是我们的使命,更是企业的责任。”肖秋充满信心地说。
云报集团统筹策划:谭晶纯
玉溪日报记者:陆合春
云报集团全媒体记者:李苏榕 浦美玲 贾云巍 党晓培 段建鑫 李春丽/文 普建彬/视频
玉溪日报统筹:金宏森 赵琳
玉溪日报记者:李斌 邓星瑞 洪邵华 李阳梓 柴淞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