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企名品看玉溪丨此时刷手机的你,也许正邂逅蓝晶
当你刷手机、看电视、玩电脑的时候,可能就与蓝晶科技不期而遇。因为云南蓝晶科技有限公司的蓝宝石衬底市场份额居全球首位,用它制造的LED发光源也许就在眼前闪耀。
LED发光源,是蓝宝石切片而成。天然蓝宝石需要岩石在大自然中经历2000多年的酷热和高压才慢慢形成,而蓝晶公司的蓝宝石,通过一项世界领先的技术,成功破解大自然的密码,6天就能炼就而成。
此时刷手机的你,也许正邂逅蓝晶。
日前,“名企名品看玉溪——聚焦玉溪之变”全媒体记者了解到,2000年以前,云南蓝晶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吴龙驹的父亲吴康靠经营钢结构公司掘下了第一桶金后,踏上一条艰苦创业之路——生产以蓝宝石为衬底制造的LED发光体,它具有比普通发光体更高的耐用性和更好的节能性,被广泛用于移动设备,液晶电视、大型显示屏、民用照明等众多领域。
在屡败屡试中研发出蓝宝石
创业之路的艰辛和困难,超乎想象。
当时,蓝宝石衬底片生产工艺仅美国、日本、俄罗斯等少数国家,以及中国台湾地区所掌握,尽管吴龙驹和他的父亲也不是特别明白其科技含量,但敏锐地感觉到这是一个时机。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采用导膜法或泡生发生成蓝宝石,这一生成模式需要极高的专业操作水平,人力成本非常高,很难实现工业化生产。
没有工业化,就没有市场化,一切都将是泡影。
吴康就同专家团队泡在一起,琢磨蓝宝石新的生成工艺,通过不断探索、不断创新,终于创造出全球独有的“同步搅拌感应加热坩埚下降法”的晶体生成技术,这为规模化量产蓝宝石打下基础,蓝晶科技也因此成为国内唯一掌握晶体生长和专用晶体炉制造技术的企业。
2002年,一排排晶体生成炉摆放在了钢结构的车间,希望之光已来临。
然而,这才是万里长征第一步。
2017-2020年度公司投入研发经费6345.38万元,占销售收入的3.7%。曾永洪 摄
日前,吴龙驹告诉“名企名品看玉溪——聚焦玉溪之变”全媒体记者,在那空旷的厂房里,摆放着10多台晶体生成炉,每一台炉子都在模仿不同的自然条件。一次又一次,当他们满怀希望打开炉子,多么希望能看到一个亮晶晶的物件时,带给他们的都是沮丧和失望,看到的是一团黑乎乎的像碳一样的东西。
希望在一点点熄灭,行业内外有人开始调侃,说他们在“炼丹”。按专家最先的说法,3年就可以试验成功,整整6年过去了,每个月用于实验的经费至少需要100多万元,还要靠银行贷款来维持。2006年,团队有的已离去,业内也有专家劝他们放弃,甚至对“坩埚下降法”的晶体生成技术彻底地否定。
就在这时,希望降临。
2006年9月中旬,吴龙驹一个一个打开炉子,实际上,这么多年他已经习惯看到炉子里那黑乎乎的东西了,他也记不清是打开第几个炉子时,突然看到一块白色亮晶晶的东西,他简直不敢相信!
那个白色的晶体有钢化杯大小,上面有一丝裂纹,吴龙驹用手去一摸还有点发烫,他这才敢想相信,蓝宝石炼出来了。
公司获得授权蓝宝石晶体生长及加工相关专利技术57项,拥有注册商标3项,制定企业标准12项。曾永洪 摄
在每一轮洗牌中,蓝晶都占据了行业制高点
当时,蓝宝石衬底片需求量,国际市场占70%以上,蓝晶科技,必须要走向国际。
随着不断的检测、改进,2007年初,蓝晶拿到第一笔订单,台湾一家企业一次性要1000毫米,对方给出的价格为每毫米86元,尽管比当时的国际上的价格每毫米低了10元左右,但对他们来说,已经是很高的利润了。当年,蓝晶仅卖给企业的晶棒就达3000多万元。
不能一直卖晶棒!了解LED衬底片行情后,蓝晶发现,每一块LED衬底片在国际市场的价格为200元人民币,2毫米晶棒就可以切三块LED衬底片,也就是说,100多元的晶棒,经过切割和打磨就变成600元。蓝晶从一家高端玻璃生产企业引进玻璃制品打磨设备,会同专家进行改进,对LED衬底片进行打磨。结果,检测出来的数据出乎意料的好,不仅达到了国际同行产品的水平,有些数据还优于国际水平。
公司现有职工1700余人,科技活动人员286人。曾永洪 摄
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国际市场LED衬底片需求大幅下滑,订货单不断地取消。在同行收缩规模时,蓝晶抢抓机遇扩大规模。2009年,LED衬底片市场春暖花开,市场出现爆发式增长,LED衬底片的价格也一路飙升。这一年,蓝晶LED衬底片达到800万片的生产规模,年销售额迈上2亿元的台阶。
在LED国际市场,终于有了蓝晶的一片天地。接着,当LED衬底片价格不断飙升时,国际资本开始向这一产业涌进,导致价格暴跌。蓝晶再一次逆势扩能,将产能由800万片扩大到1300万片,产能规模成为全球第四,成为国内第一大蓝宝石基片生产企业。
通过不断创新、逆势扩能,在每一轮洗牌中,蓝晶都占据了行业制高点。
2010年末,蓝晶科技引进美国IDG资本助力1300万片的扩能项目,蓝晶科技由此成为“玉溪制造”首家引进国际风险投资的企业。
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是蓝晶抢占市场的法宝。曾永洪 摄
从自我超越中逐步迈向卓越
2015年9月,武汉上市公司华灿光电发布公告:拟发行股票以及现金的方式以10.8亿元的对价收购蓝晶科技100%的股权。吴康及其家人合计持有华灿光电总股本的5.76%,吴康进入华灿光电前10大股东。
华灿光电主要从事LED外延片及芯片的研发、生产和销售,LED芯片的核心原材料就是蓝宝石衬底,这也正是华灿光电并购蓝晶科技的原因。这一次合作,是国际资本与自主创新的结合,国际化发展让蓝晶科技从一个家族企业蝶变为现代化的高新技术企业,让蓝晶科技进一步拓宽了全球化发展的视野,增强了开放合作,从自我超越中逐步迈向卓越。2017年,蓝晶科技投资10亿元启动新增年产3500万片扩能项目,项目建成后,以年产4800万片的规模,成为全球最大的蓝宝石衬底片生产企业。
2010年10月27日,蓝晶科技通过“玉溪市人工晶体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认定;2012年被认定为“市级企业技术中心”;2018年被认定为“省级技术中心”, 先后取得了ISO9001质量体系认证、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ISO45001职业健康管理体系认证。于2018年荣获全国第三批制造业单项冠军“示范企业”,作为云南首个夺冠企业,刷新了“云南制造”的历史,成为“玉溪制造”高质量发展的新标杆。
蓝晶于2018年被认定为“省级技术中心”。曾永洪 摄
如今,公司现已建成“晶体炉研发—晶体生长—磨圆—切割—研磨—抛光—清洗—封装”完整的蓝宝石衬底片生产线。自主研发成功单晶生长关键生产设备(MCGE型多用途单晶生长炉)和晶体生长技术(坩埚下降法)属全球独创晶体生长技术,打破了美国、俄罗斯、日本、韩国的技术上垄断,是目前国内唯一同时掌握晶体生长和专用晶体炉制造技术的企业,产品技术、工艺、质量等关键性指标处于全球同类产品领先地位,市场占有率位居全球前列,为中国半导体光电器材产业发展提供了关键性基础材料支撑。
云报集团统筹策划:谭晶纯
云报集团全媒体记者:浦美玲 贾云巍 党晓培 李苏榕 段建鑫 李春丽/文 普建彬/视频
玉溪日报统筹:金宏森 赵琳
玉溪日报记者:杨宇峰 邢定生 景逵 杨翼实 史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