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上迪”看旅游业怎样找回快乐

2021-06-25 17:46:52
来源:云南日报

  快乐的背后是多元

  “小孩子才去主题乐园。”随着主题乐园的不断发展,这一刻板印象正在被打破。以上海迪士尼为代表的主题乐园,展现出了明显的“多元”“全年龄层覆盖”特性。

  这次上海迪士尼乐园5周年庆祝活动中,记者借机采访了来自全国不同省区市媒体人的乐园旅游经历。来自浙江杭州、四川成都和北京的3位媒体人称,他们平均几乎都有2至3次的迪士尼乐园游玩经历,同行人包括家人、朋友或恋人。

  相关调查报告也勾勒了上海迪士尼多元的用户群体画像。

图为游客在上海迪士尼乐园

  中国旅游研究院发布的《共建美好生活·共享快乐旅游 ——上海迪士尼度假区快乐旅游趋势报告》显示,上海迪士尼乐园除了吸引亲子型游客,20岁至30岁没有带小孩游玩的游客占比也近5成。此外,近年来乐园也成为“银发族”偏爱的休闲度假目的地之一。

  “在乐园里只有刺激和尖叫”“在乐园里只有游乐项目才有吸引力”,这样单一、模式化的玩法也正在不断被丰富。

  看烟花、看剧场表演,在迪士尼朋友出没的餐厅或商店“蹲守”合影、看唐老鸭、花栗鼠奇奇与蒂蒂打一轮“唐氏太极”、“打卡”米老鼠样式的特色美食、加入花车巡游的队伍开心唱跳…….

  在上海迪士尼乐园内,除了游乐项目的体验,游客的游玩模式已经越来越轻松悠闲。

  相关研究报告显示,多元化、沉浸式的游玩体验为游客提供了更加丰富的选择,不同类型的游客都能找到自己的独家玩法。以演出为例,5年来,上海迪士尼娱乐演出的游客参与度稳定增长。2018年至2021年,观看日间花车巡游“米奇童话专列”游客量逐年上升,增长幅度近20%。

  从经济角度看,“门票+购物+衍生品”的组合,也让主题公园的“吸金”能力更强,消费者“粘度”更高。

 

图为上海迪士尼乐园游玩项目、周边衍生产品

  另外值得关注的是,上海迪士尼始终致力于打造一个“原汁原味迪士尼,别具一格中国风”的度假区。多元文化的融合,在这个乐园内也随处可见,也帮助实现和本土消费者更好的共情和共鸣。

  花车巡游里,威风凛凛的花木兰是一道美丽的风景线;典型西式建筑“奇幻童话城堡”的塔尖,装饰有祥云、牡丹、莲花及上海市花白玉兰等中国文化元素;周边商品中,“唐老鸭有腔调的理发店”等具有上海海派文化特色的纪念品,也能让中国消费者会心一笑。

  这一现象,在记者去过的东京迪士尼、香港迪士尼乐园里也能发现。香港迪士尼的特色小食里有港式鱼丸,东京迪士尼推出的夜间花车电子游行,都极具当地特色。

  多元包容,不仅体现在文化,也体现于乐园和城市的互相拉动、共同成长。

  在上海迪士尼,记者与贵州贵阳的张先生一家三口聊天时得知,他们是趁孩子暑假专门规划了在上海的旅游行程。迪士尼是旅行的首站,这样快乐的开篇也让他们对上海之行期待更高。

  上海迪士尼度假区的调查结果显示,2018至2019年期间,超过三分之二的外地游客表示是为了上海迪士尼度假区到上海观光游玩。

  中国旅游研究院的调查数据则显示,到上海迪士尼游玩的消费者在上海逗留的时间为2至3天,有些甚至长达3至5天,为上海旅游相关产业创造了更多机会。

图为迪士尼乐园内的衍生产品  

  “奇妙惊喜每一处,等你来发现”在迪士尼乐园内,不时能看到这样的宣传语。在乐园内,心情也不由自主变得轻快起来。尽管记者已经不是第一次到迪士尼乐园,也不由得感慨在迪士尼的一天,的确是奇妙的一天。

  即便受到疫情影响,业界依然看好中国主题乐园市场的发展。甚至有机构认为,中国已经成为了全球游客量最大的主题公园市场。见证了上海迪士尼乐园5周年纪念日的我们,也期待着它和更多主题乐园在中国市场的发展,为包括云南在内的中国消费者带来更多奇妙和快乐。

   记者 韩成圆(云南日报)文/图 (部分图片由上海迪士尼乐园提供)

编辑: 李涛
从“上迪”看旅游业怎样找回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