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 >   正文

跨越的足音 春天的答卷 —聚焦云南省代表团媒体开放日

2019-03-08 17:56:52   来源:云南日报

  四是整合各方力量,共同攻坚克难。加大金融扶贫支持力度,加强资金保障和政策保障。主动对接中央定点扶贫单位和上海市、广东省,把资金、技术、人才、市场等资源要素引进来,开发当地优势资源,补齐产业发展短板,实现贫困人口就近就地就业和有组织外出就业。实施特殊举措,激励各类企业、社会组织扶贫,大力开展扶贫志愿服务活动,汇聚起脱贫攻坚的合力。强化统筹安排,切实把深度贫困地区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优先对象,用乡村振兴的措施巩固脱贫成果。坚持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激发各族群众的内生动力,广泛宣传自强不息、自力更生的脱贫典型,促进干部群众增强攻坚意识、焕发奋斗激情。

  总之,有党中央坚强领导、国家大力支持、东西部扶贫协作倾力帮助,依靠全省干部群众共同奋斗,我们有信心和决心克服和战胜各种困难,打赢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攻克深度贫困堡垒,确保如期实现脱贫目标。到2020年,云南各族人民将历史性实现整体脱贫,同全国一道进入全面小康社会。

  “义无反顾地开展‘旅游革命’,推动云南旅游业涅槃重生。”

  中国日报记者:我想问一个关于云南旅游的问题,这也是中国日报连续3年追问云南的旅游转型升级。今年春节,云南旅游人数和收入创历史新高,获得了境内外媒体和游客好评,刚才在大厅我们也看到了“一部手机游云南”慢直播,这让我想起两年前云南省代表团开放日上,阮成发省长回答旅游市场秩序整治问题时壮士断腕般的决心和承诺。两年来,云南以最严厉的整治换来了旅游业转型升级带来的收益。请问阮省长,在这个过程中,您最大的感受是什么?下一步将如何把旅游革命进行到底?“一部手机游云南”的功能还会有哪些新的丰富和完善?

  阮成发:我最大的感受就是如果云南旅游出了问题,你肯定不饶我。时间过得真快,两年前的今天,我到云南工作还不满3个月,就在这里,我代表省委、省政府作出承诺,一定重拳整治云南旅游市场秩序,一定大力推进云南旅游业转型升级。两年过去了,效果如何?请社会各界评判。今天我简单介绍两点。

  第一,重拳整治旅游市场秩序力度空前,并且力度越来越大、要求越来越严,压倒性的态势已经形成,市场秩序正在好转。云南旅游市场秩序整治,表面上看是整治强迫购物等乱象,本质上是要打破建立在欺客宰客基础上的畸形旅游业态,斩断灰色利益链条,还要动一部分人的“奶酪”,其难度和阻力可想而知,也远远超过我们的预期。但是我们没有退缩,而是以“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决心和勇气,坚决重拳出击,以“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韧劲和毅力,把整治进行到底。

  表面上看,当时旅游市场乱象损害的是云南旅游业的形象,但正如陈豪书记所指出,这一乱象损害的是云南的开放形象、民族形象、政治形象!对此,我们没有退路,出台了史上最严厉的整治措施,取消了政府部门批准的旅游定点购物场所,取缔了不合理低价游,打击强迫购物,处理了一批旅行社、购物店和导游。整治中也出现了所谓的“躲猫猫”、“变形记”等现象。对此,我们大胆地拿起法律武器,依法推进“诉转案”、“行转刑”。两年来,累计查处涉旅案件3527件、“行转刑”14件、依法批捕47人,对违法违规行为形成了强有力的震慑,推动全省旅游市场秩序明显好转。衡量好转与否有一个标尺,就是全国旅游投诉平台所反映的数据。去年,全国旅游投诉平台受理云南投诉780件,同比下降53%,从全国的第6位下降到第21位;接待海内外游客人次、旅游总收入同比分别上涨20%以上。

  第二,义无反顾地开展“旅游革命”,推动云南旅游业涅槃重生。我们打造云南标准,形成旅游新玩法、新业态、新形象。在旅游市场秩序整治中,我们感到,不整治,就走不出乱象,什么都谈不上;只整治,不升级,旅游业也只能在原地打转。所以,必须一手抓整治,一手抓升级,推动旅游业向国际化、高端化、特色化、智慧化目标迈进。当然,实现这个目标,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目前来看,“一部手机游云南”为标志的智慧旅游取得了初步效果。旅游达人认为,旅游的最高境界是“说走就走、自由自在、全程无忧”。如何实现这个目标?我们在全国率先推出了“游云南”APP。昨天晚上看到一个消息,全国已有多个省市也在启动“一部手机游”项目,很高兴能与大家分享这个成果。目前,“游云南”APP有6个特点:一是云南旅游情况介绍最全面。全省16个州市、129个县市区、339个景区的名片、官方旅游攻略、出行信息等等,都在平台上。二是景区实时直播最丰富。比如现在楼下大厅展示的“游云南”慢直播,目前就有1400个点同时在平台上直播,可以做到足不出户就能欣赏到云南此时此刻最美景点。三是在线导游导览最便捷。有142家3A以上景点景区全面上线,有2.3万座智慧厕所和441个景区智慧停车场纳入其中,以往常在景区看到的一个导游举个旗子导览的现象将很快一去不复返。四是旅游服务最诚信。游客玩累了就会找吃的地方,我们这个平台上推荐的餐厅餐馆都有一个诚信指数,由政府部门、行业协会、游客按4:4:2的权重共同打分评价,保证了这个指数的公正性。五是旅游投诉处置最高效。在平台上我们已构建起省、州市、县、企业“1+16+129+X”的全域旅游投诉体系,目前99%的投诉可以做到24小时内办结,平均办结时间6个半小时。六是技术应用最先进。实现了刷脸、高速公路无感支付、AI识你所见等,比如识花识草目前已经覆盖了云南6000种以上植物,全省91个景区可以刷脸入园,省内15个机场可以刷脸登机、76条高速公路支持无感支付。下一步还将实现刷脸住酒店,等等。

  “游云南”APP面向两端。游客这一端,当前要着重进一步优化服务内容,首先要实现在5G环境下的应用。预计本月底,昆明中心城区、丽江古城、大理古城将建成5G网络,我们将迅速推出一批5G环境下的智慧旅游应用场景。“游云南”的另一端是政府端,只有政府的服务“无处不在”,游客才能“自由自在”。因此,今年我们要重点完善政府这一端:一是健全更加高效的投诉处置体系;二是健全综合执法体系;三是健全旅游综合智慧管理体系;四是健全应急救援服务体系;五是健全游客智慧服务体系;六是建设旅游综合经济分析平台和可视化管理平台。譬如你打算今天下午去西双版纳植物园,我们可能会推送信息告诉你,今天下午人比较多,建议你换个时间、换个地方;再如,你买了明天去丽江玉龙雪山的票,如果天气不好,我们会提前推送相关信息给你,并给出合理建议。政府端平台建好以后,我们对游客端的智慧化服务水平将会再上一个新台阶,让游客真正实现在云南“自由自在、全程无忧”。

  当然,“游云南”APP才刚刚起步,时间不长,还不够完善,永远在路上。希望媒体朋友们多关注、多批评。

  “云南一定会一天比一天更美丽,一定会惊艳全世界!”

  香港大公文汇报记者:云南提出要建设中国最美丽省份,这个“最”字可谓千钧担当、掷地有声。请问陈豪书记,最美丽省份的内涵是什么?云南提出建设最美丽省份的底气何在?

  陈豪:我们提出把云南建设成为中国最美丽省份,是给全省干部群众树立一个目标。主要基于四方面考虑:一是2015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时,要求云南努力成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把云南建设成为中国最美丽省份是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云南工作重要指示精神的实际行动。二是党的十九大对建设美丽中国作出战略部署,把云南建设成为中国最美丽省份是对建设美丽中国的具体落实。三是建设中国最美丽省份是云南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广大人民群众都希望能够生活在绿水青山、蓝天白云的优美生态环境中。四是打造世界一流“健康生活目的地”的应有之义,让八方来宾到云南享受健康、体验健康生活,前提条件是生态环境要美丽。

  把云南建设成为中国最美丽省份,基本内涵是做到生态美、环境美、山水美、城市美、乡村美相统一。生态美就是天蓝地绿、山清水秀、空气清新、鸟语花香,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绿色、低碳,处处休闲胜境、健康福地、心灵驿站。环境美就是把大环境的自然之美、景观之美、文化之美、协调之美和人文之美、人居之美结合起来,让自然之美与人文之美、传统之美与现代之美交相辉映,让城市融入自然,现代融入村庄,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山水美就是山峨耸翠、河畅水清、岸绿景美,让诗画美景展现在云岭大地。城市美主要体现在城市风貌之美、人文精神之美、舒适宜居之美,精神文明、富有活力。乡村美主要体现在田园风光之美、乡土风情之美、乡情乡愁之美,四周青山环绕,庭院绿树成荫,村庄干净整洁有序,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把云南建设成为中国最美丽省份,我们是有信心、有基础、有底气的。我们的信心,在于有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对云南工作重要指示精神的科学指引,这是我们最强的政治自信。我们的基础,在于有老祖宗留下的宝贵财富和新时代赋予的丰富内涵,拥有“七彩云南、旅游天堂,诗画云岭、文化瑰宝,休闲胜境、健康福地,开放前沿、辐射中心”四张靓丽名片。习近平总书记赞扬云南“不少地方生态环境是非常美的”,他赞美大理洱海“真是一颗璀璨亮丽的高原明珠”,还指出,“石林、丽江、西双版纳等地,都有名扬中外的胜景”。我们的底气,在于这些年来,我们坚持绿色发展、保护优先,着力解决突出环境问题,加强自然生态保护,全省地级以上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为98.9%、连续两年居全国第1,六大水系主要出境、跨境河流断面水质全部达标,森林覆盖率提高到60.3%,越来越多的国内外游客来到云南呼吸新鲜空气、品尝“舌尖美味”、欣赏自然风光,享受返璞归真的田园生活。

  当前,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指引下,云南省委、省政府已启动实施中国最美丽省份建设,相信在全省各族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下,云南一定会一天比一天更美丽,一定会惊艳全世界!

  这里,我也向境内外记者朋友发出邀约,希望大家继续关注云南最美丽省份建设,给予深入持久宣传和全方位展示,为云南发展“点赞”,为云南发展“助力”,为云南发展“加油”。

  “我们一直坚持扶贫扶智更扶志,力争让学生学会人穷志不短,在被关爱的同时学会自强感恩,学会传递爱心。”

  中国教育电视台、中国教育网络电视台记者:云南勐海是我们对口支援的贫困县,所以我们对云南有一种特别的情感。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到,要用好教育这个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治本之策。请问李孝轩代表,职业教育在助力精准脱贫方面应有何作为?

  李孝轩: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对进一步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作了新的部署。民办职业教育在精准脱贫攻坚硬仗中没有缺席,还积极作为。云南工商学院1999年开始创业的时候就免费培训了几百名下岗职工,我们开玩笑说,当时自己都还没有完全脱贫。正是因为响应党委、政府的号召,走出一条职业教育精准帮扶少数民族贫困家庭学生的职教扶贫路,去年我荣幸地获得了全国脱贫攻坚奉献奖。这些年,我们开设了“人口较少民族发展扶持班”,实施“一个都不能少”教育扶贫工程,让所有贫困生到我们学校以后学习无忧、就业无忧。同时,我们还和怒江傈僳族自治州联合开办了人口较少民族发展扶持班,承担了教育部滇西青年创业人才培养项目,为滇西地区培训贫困农村致富带头人。我们一直坚持扶贫扶智更扶志,特别是在扶志上,力争让学生学会人穷志不短,在被关爱的同时学会自强感恩,学会传递爱心。今后,我们还会积极投身到脱贫攻坚战,用实际行动作出更多新贡献。

  陈豪:谢谢各位记者朋友。云南是祖国西南的璀璨明珠。我代表云南省委、省政府,真诚邀请各位记者朋友多到“彩云之南”走走、看看。

  记者:田静 李绍明 瞿姝宁 张寅 程三娟 宋金艳 李星佺 黄翘楚 贺凯(云报集团全媒体 北京专电)

编辑: 李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