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 >   正文

为了西港的腾飞
——记者眼中的西哈努克港经济特区

2019-01-03 15:04:45   来源:云南日报

  机器开足马力运转,工人专心认真工作,园区热火朝天建设……走进西哈努克港经济特区(以下简称“西港经济特区”),看到的就是这样一幅场景。和正在如火如荼开展建设的西港市不一样的是,先行一步的西港经济特区已成为带动当地大发展的“领头羊”,中国、美国、加拿大等企业的入驻、生产,让在此工作的柬埔寨员工几年前已享受到开放、合作、共赢带来的红利。

  占地1.7万多亩的西港经济特区是由中国江苏红豆集团有限公司牵头,多家企业参与在西哈努克港共同投资打造的首批国家级境外经贸合作区。作为“一带一路”沿线的标志性项目,它的建设得到了中柬两国领导人的高度重视与肯定。2016年10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出访柬埔寨前夕,在发表于《柬埔寨之光》的署名文章中特别指出:“蓬勃发展的西哈努克港是中柬务实合作的样板”。2018年1月,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访柬前夕又发表署名文章,认为西哈努克港经济特区以实实在在造福民众的方式续写着中柬友谊的时代新篇章。柬埔寨首相洪森先后4次亲临特区,将特区称作自己的“亲儿子”。

  中柬两国,从高层到民间,都倾心呵护着这个“baby”。因为他的成长,不仅强证着中柬两国历久弥新的友谊,还生动诠释着“一带一路”共商共建共享的原则。

  发展西港经济特区:大家共享好日子

  西哈努克港位于柬埔寨西南海岸线上,是柬埔寨最大国际港口城市,海陆空交通条件便利,区位优势非常明显,其地位类似于中国改革开放的前沿城市:深圳。

  2018年11月16日,第六届“中国与大湄公河此区域国家媒体定期互访团”暨云南新闻媒体代表团来到西港特区。规划有序的园区、干净整齐的园区、热火朝天的园区,给记者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下午4点多,柬埔寨利恒箱包服饰有限公司厂房机器声隆隆。柬埔寨工人正认真地在缝纫机前忙活,看见来自中国的参观者,她们抬起头来,露出了友好的微笑。旁边,是一堆堆已然成型的羊毛拖鞋。往前走,是箱包车间。“我们是贴牌生产商,这些鞋子和箱包都是销往欧美的。今年生意实在是太好了,你们看工厂的状态就知道了。”话音刚落,一头细汗的总经理邵小叶快步走入车间。

  江苏天友集团,是柬埔寨利恒箱包服饰有限公司的母公司。作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后入驻园区的企业,他们到柬埔寨“创业”源自对倡议的信任。“我们是2014年来到西港经济特区的,来的时候我们就充满信心,觉得这个特区,一定会火。果不其然,2015年1月利恒开始营业,2018年1月就开始盈利了。今年以来,我们的订单更是多到接不完。”邵小叶说,企业好了,工人的工资也年年攀升。公司为当地提供了700个就业岗位。14年时,工人月工资101美元,现在,平均180美元,高的可以拿到240美元。“我希望他们工资能越来越高,这意味着企业越来越好。”邵小叶爽朗地笑着说。

  和利恒公司一样,看准西港经济特区市场和投资机会的还有诺曼蒂克(柬埔寨)皮具有限公司的总经理谢运辉,作为最早一批入驻的企业,他们见证了特区从小到大,从起步到兴盛的全过程。该公司2012年入驻园区,原始投资额超过4000万元,厂区面积超过3万平米。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企业迅速成长壮大。自2014年正式投产开工以来,工厂招收了近1400名当地工人,目前是特区员工人数最多、占地面积最大的企业。“‘一带一路’提出5年,给特区企业带来的变化是显而易见的,我们到这里投资是聪明、双赢的选择。”谢运辉说,他在国外还有几家企业,但准备在2019年将公司的发展规划做个调整,将重心转移到西港来。“一是柬埔寨地理位置好,产品出口很方便;二是柬埔寨当地对来投资的企业很友好;三是西港经济特区的服务很给力。我们来这里办企业,没有后顾之忧,只用一心一意往前走。不仅公司发展壮大快,也带动当地老百姓致富,经济发展。”谢运晖说得很实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