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大图 >   正文

黑土“大粮仓”的“丰收之喜”

2019-10-28 08:56:20   来源:新华社

  一喜:从卖稻谷到卖品牌大米

  10月11日,在黑龙江农垦勤得利农场一家大米加工企业,输送机给水稻上堆。 新华社发(谢剑飞 摄)

  黑龙江省通河县富林镇五合农民水稻种植合作社联合社院落内,堆满了刚收获的稻谷。联合社总经理李久明并不急着出售。“现在我们很少卖稻谷了,基本上都是加工后卖大米,并且有自己的品牌。”李久明说。

  在一个产品展示柜里,展示着不同品系、不同规格的大米,重量有5斤、10斤、20斤……“现在城里人都追求吃鲜米,不同客户群体的需求也千差万别。”李久明说,近两年私人订制的需求也比较旺盛,联合社需要从不同消费者的角度考虑种植和营销。

  五合农民水稻种植合作社联合社由5家合作社组成,经营水田10.5万亩,收获的稻谷由当地加工厂代为加工,并为大米注册了“临子河”品牌。联合社年加工大米约4万吨,销往北京、山东、上海、重庆、四川等地。除了直营店,还在多个网络销售平台卖大米,网上销量约占总销量的十分之一。

  10月12日,在黑龙江省农垦勤得利农场,种植户驾驶机械收割水稻(无人机拍摄)。新华社发(谢剑飞 摄)

  黑土地上越来越多的农民,实现了从面朝黑土到放眼市场的转变。通河县士明现代农机专业合作社种了7万多亩水稻,全部加工成大米出售。合作社理事长卢士明说,尽管今年七八月份降水偏大,产量有所影响,但营销上去了,减产不减收。

  通河县农业农村局局长乔磊说,通河县水稻面积160万亩,近年来农民的品牌意识不断增强,从卖稻谷到卖大米,拉长了产业链,提升了价值链,实现从“种得好”向“卖得好”转变。

编辑: 李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