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广南打“高原牌”走“特色路” 山旮旯结出“金果子”
转型:让农民“接二连三”鼓了腰包
“如果没有种植这几亩八宝米,收入少,建盖新房就是梦想。”73岁的蒙义和是广南县八宝镇坝龙村委会坡现村小组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如今他盖起了120平方米的新房,购买了一辆新的三轮摩托车,对生活充满了信心。与蒙义和一样,2017年全县1200余户建档立卡贫困户种植八宝米,在“一粒米”的带动下,走上了增收脱贫的道路。
八宝米在历史上被列为“贡米”,封为“皇粮”。据广南府志记载:“八宝米每岁贡百担,为明清两代贡米”。1981年被国家列为名贵稻米之一,2001年被授予“中国八宝贡米之乡”称号,2014年被评为“云南六大名米”之一。如今,作为“八宝贡”的生产基地,八宝米的种植已经达到了15万亩,不仅带动了一方群众致富,同时使八宝贡米这昔日高高在上的皇粮也能走入寻常百姓家,走向更为广阔的市场。
订单收购、价格补贴、入股分红、劳务用工,这是云南八宝贡米业有限责任公司近年来在精准扶贫工作中走出的一条新路子。
广南八宝贡米基地。
作为云南省硬件设施最好、生产规模最大的现代化粮食生产企业之一的云南八宝贡米业有限责任公司,通过政府监督、银行实施、公司带动的“政+银+企+农”模式,与425户建档立卡户签订了为期三年的入股分红协议,建档立卡户每年以入股总额的8%进行分红,每年获得170万元的“红利”。通过订单收购+价格补贴+建档立卡户模式,建设标准化订单农业优质稻种植基地37500余亩,带动1183户档卡户4378人种植八宝米;通过劳务用工+建档立卡户模式,雇用建档立卡户60余人次参与企业、合作社生产基地建设管理和车间生产流程中,有效地增加了贫困户的收入,促进产业带动脱贫。
为推动高原特色农业与精准扶贫有机结合,广南县大力实施农业“接二连三”工程,锻造“绿色引擎”。在面上,紧紧围绕产业基础好、群众发展积极性高的八宝米、高峰牛、油茶、茶叶等特色优势产业,以打造“句町故地、地母圣境、世外桃源”三张名片为载体,建成一批生态景区和民族风情文化景区(点),开辟精品旅游线路,加快发展乡村旅游、电子商务“两大新兴业态”,营造市场环境,创造就业创业机遇,形成生态兴旅游、文化促旅游、旅游带经济的发展格局。在点上,实行一村一品、一户一策、一人一技发展产业,通过农业龙头企业和合作社吸纳贫困户小额贷款或自有资金参与合作经营,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与劳务派遣机构合作输出农村劳动力,聘用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为生态护林员等渠道,变“大水漫灌”式投入为“精准滴灌”,变“撒胡椒面”式帮扶为“靶向治疗”。
来一场振兴农村经济的深刻产业革命,打造“接二连三”农业产业体系,广南在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