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广南打“高原牌”走“特色路” 山旮旯结出“金果子”
广南油茶果。
科技:让山旮旯结出“金果子”
走进广南县曙光乡,满山的油茶果、核桃果、蒜头果,因为科技成果不间断不脱节地运用,让广南高原特色农业根强苗壮、叶绿花红。
“我种了2亩油茶,公司免费给苗,种出来的油茶果归自己。等油茶挂果时,生活就会越来越好过了。”在曙光乡万亩油茶示范基地里,57岁的曙光乡田心寨村角所村小组的贫困户何运香在山头边劳动边说。
曙光乡大路边村农户杨德环谈起自家8亩核桃地,喜悦之情跃然脸上。“这棵核桃树可能会结到100多斤,毛果摘下来可以卖到700元左右,到丰产期可卖到5000到6000元。”曙光乡通过石漠化治理,在荒山上种下了7.7万亩核桃,现已挂果1.6万亩,每年为果农带来经济收入1760万元。
“谁也没想到,老祖宗留下的蒜头果树,现如今成了全村人的致富树。上个月,村里除了一户人家没有参与蒜头果管理分红外,其余38户每户都分得9000元,这也是我第三次领到蒜头果的红利了。”46岁的广南县曙光乡拖董村建档立卡户陆继恒,说起村集体这片800亩的蒜头果林,乐得合不拢嘴。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以油茶、蒜头果、核桃为主的木本油料产业既是广南县的传统产业,又是特色产业、优势产业。通过10年的发展,全县木本油料产业种植规模达95.6万亩。其中,油茶67.63万亩,实现产值4800多万元;核桃27.47万亩,实现产值1600多万元;发展蒜头果5000余亩,参与种植农户200余户,油茶、核桃已成为基地规模最大、对农户增收贡献最多的林业产业。
田间地头开展农技培训。供图
云南省林科院广南油茶研究所所长陈福介绍,由于传统品种存在产量少、含油率低、成熟期慢、落果率高等劣势,传统亩产的新鲜油茶果仅为两三百公斤,产值不超过1000元,一直未能走上规模化发展之路。在广南油茶研究所油茶研究基地里,有全世界162个油茶品种,油茶3、4、9、13、14号品种获得2016年云南省第一批通过审定,也是到目前为止整个云南省通过审定的品种。通过科研支撑,广南县已有云南东昌油茶公司、云岭山茶油公司、天云植物油公司等5家公司参与到油茶产品开发中,实现油茶加工工艺从热搾到冷榨的提升,开发食用油系列产品40多个,拥有“云岭白花”“重君缘”“林丰润”等品牌,产品获绿色食品、ISO9001、QS等认证。
2016年4月26日,云南省本力登院士工作站在云南省林科院广南油茶研究所正式揭牌,这是全省目前为止在县级建立的唯一一个院士工作站,也是全省为数不多的美国科学院院士工作站。工作站落户广南,标志着广南在推进油茶和蒜头果产业产学研合作方面探索出了一条新路子。目前,已建立蒜头果优良遗传资源评价方法,解决了蒜头果纯度95%以上神经酸分离提取技术,为研发神经酸产品提供了实现路径。
高原特色农业的“科技和生态红利”的运用,或将成就另一个风生水起的“广南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