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图片 >   正文

云南腾冲81名沿边移居傈僳族群众喜圆户口梦

2016-09-06 10:43:05   来源:云南网

8月31日,云南腾冲市滇滩细雨绵绵,阴霾的天空、淅沥的雨点让集镇显得格外清冷,但滇滩边防派出所内却是另一番景象:数十名身着民族服装的傈僳族群众聚集在户政室门口,扶老携幼,谈笑风生,阴冷的天气也掩不住大家心头的喜悦,言语间都是对未来的憧憬,想到今天即将拥有自己的户口,似乎连排队等待都成了一种幸福。

“做梦都想有自己的户口!”

“平时做梦都想有自己的户口!”家住白沙洞的傈僳群众胡永发激动地说。老胡是昨天接到派出所办理落户通知的,为此他还特意去理了发,清晨六点,老胡就张罗着把一家人叫起来,走了近10里的山路来到派出所。

“我家住在大山深处,过去还真不知道户口的用处,加上山高路远,几次人口普查都没有去登记,错过了落户的好时机。因为是‘黑人黑户’,孩子长大了想去当学徒学手艺没人要、想去外地打工走不了,娶了媳妇也没法办结婚证……,07年的时候我二儿子生病,我们连夜赶到城里,但没有医保也没有新农合,匆匆看了医生住不起院只能连夜回家。”从52岁的胡永发到他3岁的孙子胡天翼,全家都没有户口,无需承担公民的基本义务,同时也享受不到相应的权利。看着日益壮大的家族却日渐消失的存在感,老胡曾经非常彷徨。

一位穿着民族服饰、戴着红领巾的小女孩蹦跳着向户籍室跑来,她是白沙洞13岁的傈僳族女孩余水珍,当问及为什么这么高兴时,她说“有了户口,我就能考大学了!”

余水珍笑着抹去了眼角的泪水,已经小学五年级的小水珍心里明白,没有户口,不论在学校多努力,多想上学,再过一年自己就只能跟其他哥哥姐姐们一样辍学离开了,在小水珍心中,户口不仅是一纸证明,更承载着自己的希望、梦想以及未来。

“请大家一会到篮球场领取户口本!”滇滩边防派出所所长沈爱军说。

18时20分,经过现场民警一天的努力,采集照片、录入信息、上传制证……每个环节分工协作,紧张有序,滇滩镇白沙洞、棋盘石5户81人的户口终于全部办结,民警当场向群众发放了户口本。

“胡永发!”“到!”双手紧紧捧着民警递到手里的户口本,老胡脸上瞬间挂满了笑容,像带着稀世珍宝一样小心翼翼的走向等在一旁的家人。

“终于有户口本了,快拿去看看!”老胡话音未落,手里的户口本就已经被迫不及待的儿女抢了过去……

“我们从未放弃,终于等到今天!”

滇滩边防派出所所长沈爱军介绍说,“他们的祖辈长期刀耕火种,沿中缅边境线迁徙而居,过去因为不落户口,也就不用承担公民的义务,不用交相关的税费。”联族社区支书胡方元顿了顿又向记者介绍,“后来国家的政策越来越好,实名制管理也越来越严,没有户口,办不了身份证,就享受不到国家的惠农政策、并且在出行、打工、求学等方面处处受限。他们渐渐感到不便之后,开始来村里反映户口问题。但这个复杂的历史遗留问题,不是光凭哪个部门三五天就能够解决的。”

这些沿边移居傈僳群众,由于长期的户口缺失,没有任何证明材料,能不能落户?怎样落户?落户在哪里?其他群众接不接受?这些都是无法回避的难题。


“我们掌握这个情况有十多年了,期间也做过不少努力,但这些沿边移居的傈僳族群众情况十分特殊,没有出生证等材料还是其次,更主要的是他们在边境一带生活,没有固定的生产生活资料,没有承包经营的土地,移居的风俗也导致附近的村民对他们缺乏普遍的认同感,基于上述情况,按照相应规定是不符合当前落户条件的。这个情况我们曾多次向党委、政府和上级公安机关报告,寻求政策支持,但一直悬而未决。直到今年年初,国务院办公厅下发了《关于解决无户口人员登记户口问题的意见》,我们找到了解决问题的钥匙……”腾冲市公安局治安大队分管户口管理工作的教导员介绍,“《意见》下发后,腾冲市公安局顺势而谋,想方设法解决这些傈僳群众的户口问题。随后我们对沿边移居傈僳族群众的移居路线再次进行调查,追根溯源查找其祖籍地、原籍地,并向知情群众逐一核实、全面摸底,制作调查笔录127份,还到沿边移居群众近年居住的白沙洞、棋盘石召开村民代表会,争取当地群众认可。”汇集的材料及建议再一次逐级上报,终于得到以补录遗漏人口方式落户的政策支持。

当问及多年密切关注今天终于解决这个户口难题后的感受,王卫祥舒了一口气:“我们从未放弃,终于等到今天,我比他们还要高兴!”(记者 杨之辉 通讯员 李杰)


编辑: 李文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