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聚云南 燃情蓝色丨山海同行 共赴蓝色未来——第二届中国—印度洋地区发展合作论坛侧记
12月7日至8日,第二届中国—印度洋地区发展合作论坛在昆明举行。
印度洋连接亚洲、非洲和大洋洲,是中国和地区国家走向世界的重要窗口和通道。云南,是中国陆地距离印度洋最近的省份。
2022年,国家国际发展合作署与云南省共同举办首届中国—印度洋地区发展合作论坛。今年,印度洋地区国家朋友再次相聚云南。会场上随处可见的蓝色,无比醒目,勾勒了“助力蓝色可持续发展 共建海洋命运共同体”的主题底色;会场上随处可见的蓝色,充满希望,表明了云南与印度洋地区合作伙伴山海同行,共赴蓝色未来的决心。
携手共行动 守护蓝色家园
“行动,我们需要行动!”
本次论坛,下设“中国—印度洋地区蓝色经济合作”“蓝色防灾减灾合作”“生物多样性暨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印度洋岛国可持续发展”四个平行分论坛。不同的会场,传出的是类似的呼声:守护我们共同的蓝色家园,需要更多行动。
“推动全球发展倡议与各国发展规划对接。”
“推进‘昆明—蒙特利尔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落实。”
“支持企业、青年群体在应对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保护、海洋保护等方面积极履行责任。”
……
海洋是孕育生命的摇篮。印度洋蕴含着丰富的海洋资源,本地区国家同时面临生物多样性丧失、气候变暖与海平面上升等共同挑战。
各方代表更深切地感受到,我们人类居住的这个蓝色星球,不是被海洋分割成了各个孤岛,而是被海洋连结成了命运共同体。要让蓝色星球永葆清澄底色,为子孙后代留下碧海蓝天,合作是唯一选择。
与会嘉宾同时认为,中国推动全球发展倡议走深走实,对接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目标和“海洋十年”倡议,凸显了促进人类与海洋和谐共生的责任担当,让共建海洋命运共同体的理念更加深入人心。
“印度洋是我们的生命之源。”科摩罗农业、渔业、环境、旅游及手工业部国务部长哈姆丹说,我们必须致力于推进有韧性的蓝色经济,负责任地开发海洋资源,在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保护我们的海洋,为实现可持续的蓝色经济和建设海洋命运共同体而奋斗。
坦桑尼亚桑给巴尔蓝色经济和渔业部首席秘书阿布德·苏莱曼·琼布刚下飞机就马上前往会场参与讨论。
急切,源于合作的迫切。他说,中国在全球海洋环境保护中发挥着关键作用,这次论坛有助于提升区域合作水平,在蓝色经济转型、基础设施建设、海上安全等方面,要马上行动,开展跨部门、跨界合作。
埃及国家海洋与渔业研究所副主席苏珊·穆罕默德·埃尔格拉巴维以尼罗河三角洲地区为例分享了自己的观点。她建议,区域国家应共同建设预警系统,提升灾害预防能力,促进节约、高效、公平的水资源管理,向社区赋能,造福子孙。
在中国云南 激活“蓝色动能”
索马里外交与国际合作部司长吉布里勒·赛义德·阿菲亚内的社交媒体账号上有很多中国朋友,斯里兰卡财政部常务秘书西里瓦德纳的儿媳是一位美丽的中国姑娘……会场里,娓娓道来的友谊故事总能引发一阵阵欢乐的笑声,赢得一次次掌声。
从古至今,从七下西洋的郑和宝船,到带来繁荣合作的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广阔蔚蓝的海洋上始终都有中国与朋友们的友谊歌声在回荡,始终在书写充满希望的新篇章。
海洋,一直是中国与印度洋地区国家交流文明、传播友好的纽带。当前,国际形势变乱交织,世界经济复苏乏力。相聚中国,相聚昆明,大家更加关注“中国作为”;更加关注如何激活可持续发展的“蓝色动能”,共同增进海洋福祉。
马尔代夫副总统拉提夫说,马尔代夫一直致力于可持续发展,此次论坛是一个非常有意义的平台,有助于塑造一个更好的地区未来。
“中马友谊大桥等各类合作为马尔代夫带来了积极改变。这些合作表明,国家无论大小都可以为了共同的目标建立有意义的合作关系。”他说,马尔代夫与云南省跨越山海,建立了紧密联系。希望双方友谊在未来的岁月中不断延续。
吉布提贸易和旅游部部长迪里耶说,吉布提致力于可持续和负责任地开发海洋资源,执行可持续渔业政策,在保护自然遗址和生物多样性的基础上发展旅游业,并大力投资开发符合环境标准的港口基础设施和物流设施。中国与吉布提在物流、港口和铁路设施联通等领域保持良好的合作关系,吉布提将继续努力与中国以及印度洋地区各国合作。
“对塞舌尔来说,蓝色经济不仅仅是一个概念,也代表着我们的信念。”塞舌尔投资、企业和工业部部长维多说,我们应利用好海洋的潜力,更好地保护海洋,迈向充满活力的未来,期待与中国在全球发展倡议框架下进一步深化合作。
近年来,中国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积极提高研究能力,分享经验,开展合作,成为中国—印度洋地区合作的亮点。
中国海洋大学依托海洋科学方面的专业优势,与毛里求斯大学进行务实合作。中国自然资源部第二海洋研究所、埃及国家海洋与渔业研究所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政府间海洋学委员会非洲委员会合作共建中非海洋科学与蓝色经济合作中心。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政府间海洋学委员会副主席哈姆达说,该中心将集聚各方智慧力量,为地区合作提供更大支持。
不临海的云南,因为蓝色,因为绿色,依然备受瞩目和期待。
“昆明致力于环保实践和绿色发展,我们在此讨论塑造印度洋地区的未来是再合适不过的了。”巴基斯坦经济事务部常务秘书卡齐姆·尼亚兹说道。他认为,各国加强合作才能实现共同繁荣且更有韧性的发展。
云南省商务厅副厅长浩一山介绍,2022年中国—印度洋地区发展合作论坛成果文件《“中国—印度洋地区发展合作论坛”昆明联合新闻声明》中提到,“依托云南成立中国—印度洋地区国家蓝色经济智库网络”。2023年8月,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中国—印度洋地区国家蓝色经济智库网络”正式成立,为中国—印度洋地区更好地践行全球发展倡议提供智力支持。浩一山说,期待充分利用“中国—印度洋地区国家蓝色经济智库网络”,合作开展研究,提升蓝色经济发展水平。
“云南财经大学印度洋地区研究中心成立十多年来一直致力于推进云南省乃至全国面向印度洋地区的经济、政治、国际关系等研究,并培养相关专业人才。”云南财经大学印度洋地区研究中心主任朱翠萍介绍,中心从2013年起连续发布的中英文《印度洋地区蓝皮书:印度洋地区发展报告》已成为该领域各国学者的重要参考资料。她建议,未来,云南可
记者 刘子语 韩成圆 朱海 王靖中 张若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