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周边 >   正文

他们这样看中国|柬埔寨民间社会组织联盟论坛计划与项目部主任谢莫尼勒借鉴“中国经验” 打造扶贫示范村

2021-03-01 18:11:44   来源:云南日报

  【编者的话】

  中国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外国朋友十分关注。贫困是人类社会的顽疾,而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在减贫事业中创造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现行标准下中国9899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完成了消除绝对贫困的艰巨任务。对此,外国朋友送上喝彩、寄来感言。

  这些外国朋友与中国,特别是与云南有着长期往来、深厚情谊,他们见证了中国脱贫攻坚给人民生活带来的巨变。今天,当我们取得伟大成绩的时候,外国朋友真诚地与我们分享胜利的喜悦。

  他们说:“中国政府的精准扶贫政策,为世界特别是为全球发展中国家提供了很好的范例。”“中国的脱贫攻坚对非洲有重要意义,将激励非洲应对非洲大陆的减贫挑战。”“希望中国,特别是云南省能够进一步加强与柬埔寨的农业领域合作,希望更多中国扶贫专家将‘中国经验’带到柬埔寨广大农村。”“我坚信,没有什么能阻止中国人民迈向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高速公路直接通进村,村里一排排整齐的新房在青山绿水的映衬下格外显眼。村里的古树下,几位老人正在切磋棋艺。村里餐馆、旅社、茶室、健身设施、医院、活动中心一应俱全,一路上还遇到不少游客。若不是熟人带路,我以为自己走错地方了。”2019年11月,柬埔寨民间社会组织联盟论坛计划与项目部主任谢莫尼勒再次到广东省揭阳市揭东县炮台镇的桃山村走亲戚,与10年前相比,这里焕然一新,家家户户过上了幸福的小康生活,让他感慨不已。

  谢莫尼勒告诉记者,外婆于1946年跟随家人到柬埔寨,从此在柬埔寨定居。对于外婆而言,桃山村是“乡愁”所在。 2009年,谢莫尼勒第一次到外婆的老家桃山村,那是他第一次到中国。从那次中国之行开始,他每年都要到中国好几次,他曾到过北京、上海、四川、广东、云南等地,考察过不少扶贫项目,其中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的民族特色旅游村寨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谢莫尼勒看来,统一部署、团结一心、旅游文化融合发展和注重生态环境保护,是西双版纳民族特色旅游村寨成功致富的秘诀。“村寨以傣族传统文化为基础,发展傣族特色民宿、餐饮、手工艺品,在这个过程中村民分工明确又相互合作、共同发展、实现共赢。”谢莫尼勒说,“这样既保护了传统文化,又增加了当地百姓的收入,效果很好。”在西双版纳期间,谢莫尼勒对当地十多个村寨进行了走访考察,他发现村容整洁、环境优美是所有村寨的共同点。谢莫尼勒认为,这些做法对柬埔寨发展民族特色旅游、推进减贫事业很有启发,值得借鉴。

  得益于多年来在中国考察研究积累的丰富经验,谢莫尼勒积极投入柬中合作项目,努力推进柬埔寨的减贫事业。

  2018年8月,深圳市国际交流合作基金会和柬埔寨民间社会组织联盟论坛合作开展“湄公河太阳村”行动,在柬埔寨茶胶省伯雷楚萨县和巴迪县安装300套离线光伏发电设备、100台太阳能学习灯和10台太阳能电视及天线等相关设备,解决了300户贫困居民及部分学校、医院等公共场所的用电问题。

  “以前没有电,下午4点以后村民基本无法继续劳作,孩子们晚上想学习也没有条件。通电后,有效延长生产时间,一些家庭还开了手工作坊,生活得到很大改善,孩子们学习时间有了保证,成绩也好了。”2020年3月,谢莫尼勒再次对伯雷楚萨县进行回访。他认为,接下来更重要的就是鼓励村民想办法修路,继续把中国“要想富、先修路”“扶贫先扶智”的经验在柬埔寨的贫困地区进行推广。

  谢莫尼勒表示,中国人民脱贫致富的经验,不仅使本国人民受益,还惠及柬埔寨在内的其他许多国家。过去16年,柬埔寨的减贫工作也取得明显的成效。中国政府提供资金、经验和技术支持,不断推进柬埔寨乡村减贫项目。“2012年以来,中国和平发展基金会在柬埔寨开展了包括援建水井、农田灌溉设施、中小学校舍以及医疗培训、智库研修等一系列扶贫项目,惠及数十万柬埔寨民众。”谢莫尼勒说。

  “希望未来有更多柬中两国相关机构和人员加入到柬埔寨的减贫工作和项目中来,让中国的扶贫经验惠及更多柬埔寨百姓。”谢莫尼勒说,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对柬埔寨国内各行业发展都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冲击和影响,但柬中合作的扶贫项目并没有因此耽误。目前,由中国四川省扶贫开发局项目中心和柬埔寨农村发展部农村经济发展司共同实施的“东亚减贫示范合作技术援助项目(柬埔寨部分)”第一期已经圆满结束。项目用中国的精准扶贫模式和经验,在柬埔寨干丹省莫穆坎普县的斯瓦安普村和谢提尔普洛斯村打造柬埔寨的扶贫示范村。“有了成功案例,加上长期坚持不懈的努力和发展,我坚信柬埔寨人民也能过上‘小康’式的幸福生活。”谢莫尼勒充满信心和期待。

  记者 沈燕(云南日报)

编辑: 徐腾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