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云南新闻 >   正文

麻栗坡赓续“老山精神” 创新“三边文章”

2021-06-21 15:46:32   来源:云南日报

南油村壮族刺绣 本版图片均由本报记者 张文峰 摄
坝子雷场 本报美编 张维麟 画

  红色印记

  一场特殊的党课

  仲夏,位于麻栗坡县老山主峰一侧的坝子雷场草木蔓发。从高空俯瞰,用植物花木种出的“中国地图”与“党旗”,在莽莽林海中显得愈加地庄严而美丽。

  “地图”下方,“祖国在我心中”5个大字,在阵阵松涛声中,直击每一位到访者的心灵。这里是扫雷英雄杜富国同志负伤的地方,是他和战友们用青春趟过的土地。“祖国在我心中”,是杜富国与战友们的铮铮誓言。

  “杜富国在日记里写道:‘我见过最美的风景,就是在我们扫完的雷区上面盖上房子,百姓可以安心种地。’现在杜富国可以欣慰的是,昔日的雷场已变成美丽田园,松苗随风摇曳,茶树抽出新绿,边区人民的日子越来越红火。”在雷场中间,在气势雄壮的八一军旗雕塑下,一场特殊的故事情景党课正在进行。

  党课讲解员、志愿者杨林战是麻栗坡县麻栗镇茅草坪小学校长,与搭档、麻栗坡县委组织部的干部高春晓,用最质朴的语言、最真挚的感情,讲述着杜富国英雄事迹的点点滴滴。

  如今,坝子雷场已经成为当地重要的党性教育基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高春晓介绍,麻栗坡县在老山战场遗址、烈士陵园、坝子雷场专门开设故事情景党课,让参训学员切身感受“老山精神”的丰富内涵,接受触及灵魂、震撼心灵、脱胎换骨的洗礼,强化干部的坚定意志和坚守情怀。

  故事情境党课成为麻栗坡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重要品牌,今年以来共讲解故事党课15余场,受众700余人次。

  盘金良:我为扫雷战士带路

  坝子雷场是杜富国扫雷的战场,也是村民盘金良失去了双腿的地方。

  麻栗坡县猛硐乡坝子村的盘金良年近六旬,义肢走起路来有些不协调,“我是村子里第一个被炸伤的,也是最后一个被炸伤的人,现在大家都可以安安心心上山了。”

  盘金良为耕种自家土地、管护山林,先后两次被地雷炸伤,失去了双腿。山区群众的主要生产资源都在山上,但两次被炸的经历,让盘金良至少有10年时间没敢再靠近过这片土地。竹子倒了,也不敢去清理,眼睁睁地看着腐烂;原来种的草果熟了也不敢去采。

  2018年,扫雷战士们进入坝子雷场作业,这片雷场里有一部分山林是盘金良家的。扫雷开始后,他自愿为扫雷战士带路,指出雷区的大致位置,便于战士们开展扫雷工作。他基本每天都坐在山坡下,看官兵们扫雷,“他们太辛苦了,太累了,我看着心疼。”

  于是,在雷区对面的山腰上,盘金良用竹子和木头搭建起了一间简易房屋,为战士们煮上了茶,杀好了鸡,等待战士们扫雷结束就立马送去犒劳。

  2018年11月16日,扫雷队的官兵们用手拉手的方式,趟过已无雷患的雷场,将这片土地交给边疆人民放心耕种。期待已久的盘金良立即到乡政府农业技术服务中心,领来油菜种子,播撒在这多年未耕的山坡上。

  走在曾经害怕踏入的山地,盘金良感慨万千,他的羊正在一旁悠闲地吃草。昔日,“蚂蚁爬进去也被炸成粉”的雷区,现在已经变成了村民们放心种植、奋斗幸福生活的安全地。

  

编辑: 李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