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商共建共享 万万高速路长情更长
——写在建投集团成立五周年之际
风光秀丽的万万高速
2020年12月20日,由云南省建设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投资建设的老挝首都万象至中老边境磨憨-磨丁口岸高速公路万象至万荣段(以下简称“万万高速”)正式通车。至今,万万高速的车流量和通行费收入逐步上升,保持着良好的势头。
这条得到了中老两国政府和社会各界高度认可的高速公路将继续向北延伸,打通中国经老挝进入中南半岛的陆路快速通道,有效推进中国“一带一路”倡议与老挝“变陆锁国为陆联国”战略的对接,促进中老命运共同体建设,造福中老两国人民。
基于老挝国情,体现中国经验
老挝首都万象至中老边境磨憨磨丁口岸高速公路(以下简称“中老高速”)起于老挝首都万象市,由南向北贯穿老挝北部地区,经万象省、琅勃拉邦省、乌多姆赛省和琅南塔省,止于中老边境磨憨磨丁国际口岸,全线设计里程约440公里。按照云南建投集团和老挝政府的商定,先行实施万象至万荣段,即万万高速。
万万高速是中老高速的起始段,由云南建投集团所属云南建设基础设施投资股份有限公司和老挝财政部共同组建老中联合高速公路开发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老中高速公司”),以建设—经营—转让(BOT)的模式实施项目,提供投、融、建、管、营一站式服务。
在项目的实施过程中,中老双方紧密对接,本着共商共建的态度开展业务,及时解决投资、建设、运营和管理过程中发生的各种问题。
万万高速是老挝的第一条高速公路,在此之前,老挝并没有高速公路管理体系及配套的法律法规,为确保项目运营过程中的“有法可循、有法可依”,老中高速公司积极与老挝政府协商对接,推动老挝公共工程与运输部于2020年12月正式颁布了《首都万象到万荣特许经营高速公路管理条例》(以下简称《管理条例》)。
“中老双方成立了专项工作组联合开展《管理条例》的草拟工作,中方员工梳理了中国自20世纪90年代初至今出台的多部高速公路管理法规条例,再结合老挝的当地实际情况,提出《管理条例》的初稿,之后与老挝政府就管理条例的每个条款进行充分讨论,历经十几次的研究会议,最终提炼出基于老挝国情,又借鉴中国高速公路管理经验的条款,才有了现在的《管理条例》。”老中高速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唐永阔说。
《管理条例》的颁布和施行只是万万高速实施过程中体现“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和“中国经验走出去”众多案例中的一个。回顾项目从建设到运营的实施历程,唐永阔说:“在项目建设过程中采用的中国技术标准和设计、施工方案,将对老挝未来的高速公路建设形成较强的示范作用。同时,通过项目实施,以‘共商、共建、共享’的方式让中国标准、中国方案和中国经验‘走出去’,服务于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让我们倍感自豪。”
攻坚克难战胜“拦路虎”
万万高速前半段位于万象平原,后半段位于丘陵地带,从工程技术的角度上看,在云南省内实施了香丽高速、元(阳)绿(春)高速等高难度高速公路项目的云南建投集团,有足够的技术能力实施好万万高速。但相较于国内同类型项目,万万高速实施过程中,遇到了诸多国内难以想象的困难,比如:法律环境、语言障碍、物资和设备缺失、热带季风气候、两国建设标准差异、当地文化和风俗习惯差异等等。但凭借着云南建投集团深耕老挝市场20余年的深厚基础和项目一线员工的辛勤努力,通过周密的建设统筹和坚决的计划执行,克服了上述困难,项目比原计划提前了13个月实现通车。
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暴发。由于老挝的医疗卫生条件欠发达,老挝政府严控边境的政策至今仍未解除,项目物资进出口和人员出入境无法正常实施,尤其在2020年项目攻坚的2月至5月,项目不仅经历了员工在老挝居家办公的“封城”局面和绝大多数材料供应商停工停产、当地劳动力大量流失的状况,给项目的实施造成了巨大的影响;国内的人员和物资出不去,出去了的人员也回不来。但就是在这样的困难下,建设团队严格遵守中国对驻外企业的疫情防控要求和老挝的各项疫情管控政策,积极协调当地政府和民众,国内国外密切联动,千方百计的想办法、找渠道,积极与老挝疫情防控委员会沟通协调,打开了老挝首条入境绿色通道,先后组织了约600多名中方技术人员包专机入境老挝,保障了项目的全面复工复产,最终取得了“疫情零感染,生产有突破”的局面,较好地维护了云南省属企业在海外的形象。
创造“一带一路”深度互信人文环境
项目要顺利实施,必须属地化运作。“万万高速在建设高峰期的时候,所有参建单位共聘用了近4000名老挝籍劳务工人,直接创造就业岗位4000余个,间接创造就业岗位5万余个。”老中高速公司财务总监张泽介绍。
项目实施过程中,建设团队为当地员工开展职业培训8016人次,还邀请专业培训机构先后对2562名老挝籍员工进行专职培训,其中有116人成功取得特种作业上岗证。
因大量使用老籍工人,中方的参建单位专门聘请了60多名老挝语翻译人员,满足了现场工人沟通的需要。“热衷于学习汉语的老挝同事越来越多,老挝政府委派至老中高速公司担任副总经理的本雅瓦和尼兰顿,每次见面都会跟我们讲自己新学到的汉语。”老中高速公司副总经理陶俊说。
为了实现属地化运营,老中高速公司招聘了219名有中国留学经历的老挝籍员工,同时还与老挝国立大学及孔子学院合作进行定向培养,为项目运营建立起高水平的运营管理队伍。“目前在万万高速项目运营团队中有中方员工29名、老方员工247名,老方员工占比达89.5%。”老中高速公司副总经理杨倩雯说。
进入老中高速公司的老挝籍员工,得到了公司的全面业务培训,帮助他们尽快成为独挡一面的管理人员。“目前在公司就职的这一批老挝籍员工,未来将成为老挝高速公路运营行业的中坚力量。”老中高速公司党支部书记马洪旺说。
2020年7月入职的星佐拉就是其中一员。曾在湖南大学学习的他,毕业后应聘入职老中高速公司。“我很喜欢我的工作,家人也非常为我自豪。”对于星佐拉来说,这里是一个温暖的大家庭,他不仅有了稳定工作,还在这里学习到了新知识,交到了新朋友。
共享“本地化”发展机遇
项目建成通车后,老中高速公司党支部书记马洪旺结合万万高速公路区位特点,着手设计运营管理新模式。“我们深挖高速沿线旅游、饮食、文化等资源,加快推进‘高速公路+旅游’建设,着力打造云南建投海外高速公路服务品牌,助力老挝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马洪旺说。
万万高速结束了老挝没有高速公路的历史。老中高速公司分享了中国高速公路的建设和运营经验,通过改善当地交通运输条件助力老挝的旅游、贸易和投资发展,促进沿线的经济发展和当地就业率的提升,让当地的社会和民众享受了这条幸福友谊之路带来的发展红利。万万高速通车运营以来,万万高速沿线的68个自然村新增200余家民宿、农家乐和特色餐厅,旅游服务的就业人数增加了3000多人,对沿线经济发展带来的巨大推动逐渐显现。
由于长期受制落后交通条件的影响,旅游资源丰富的万荣一直“藏在深山人未识”。高速公路的开通,打通了万荣旅游产业的大动脉,把游客源源不断地从万象输送到万荣的各个景点。
“以前去万荣玩,不仅路不好走,还经常堵车,自己开车都要4个小时。现在只需要1个小时就可以到达万荣。”在老挝邮电部工作的索尼兴奋地说。
“因为工作关系,我已经体验了很多次万万高速,不过最开心的,还是和同事及朋友一起开车到万荣旅游。”老中高速公司中方员工王艺璊说。
“万万高速通车前,受疫情影响,万荣大部分的酒店、餐馆和酒吧都关门了,高速通车后,全部都重新开门了,周末时酒店房间都是满的,要提前一个多星期预定。”在万荣经营丽莎酒店的中国籍总经理肖先生说。
受益的不止是游客。老挝是一个内陆国家,绝大多数的客货运量通过公路运行。“万万高速公路采用中国的高标准进行建设,高指标平纵线型、全封闭和分车道的单向行驶带来安全、高效和舒适的驾乘体验,能有效改善民众的出行体验,降低车辆使用成本和故障率。”老中高速公司副总经理姜龙飞说。
“欣和县县长专门在路面施工的时候到现场参观,看到路面结构层的级配碎石和水泥稳定碎石基层区别于老挝泥结碎石基层,向围观的村民大声说这才是真正的公路,村民眼中立即闪出信任和期待上路体验的目光。”老中高速公司总工程师兼总经济师师伯泰说。
目前万万高速已正式投入运营,极大地提升了政府、民众对实施中老高速后续路段的信心。未来,老中高速公司将继续以云南省、云南建投集团和云南基投公司的“十四五”规划为指引,稳步推进中老高速后续路段的相关工作,争取早日全线建成通车,为云南省建设中国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为中老两国的经贸往来和民众交流贡献力量,让中老高速切实成为中老两国民众期盼的友谊之路、幸福之路、致富之路,助推中老命运共同体建设和“一带一路”倡议走深、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