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多样性的云南实践
云南丽江老君山九十九龙潭一景(2019年6月8日摄,无人机照片)。 云南是我国重要的生物多样性宝库和生态安全屏障。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征程中,云南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打造绿色产业,倡导绿色生活方式,探索绿色小康之路。 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云南出台施行了我国第一部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地方性法规,建成了“中国西南野生生物种质资源库”,率先实施极小种群物种保护行动等,并建立了各类自然保护区166个,全省90%的典型生态系统得到有效保护,此外亚洲象、滇金丝猴、西黑冠长臂猿等全省85%的重要物种得以保护,切实担负起维护区域、国家乃至国际生态安全的重大职责。 新华社记者 秦晴 摄
云南省罗平县百万亩油菜花田一景(2019年2月19日摄)。 云南是我国重要的生物多样性宝库和生态安全屏障。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征程中,云南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打造绿色产业,倡导绿色生活方式,探索绿色小康之路。 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云南出台施行了我国第一部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地方性法规,建成了“中国西南野生生物种质资源库”,率先实施极小种群物种保护行动等,并建立了各类自然保护区166个,全省90%的典型生态系统得到有效保护,此外亚洲象、滇金丝猴、西黑冠长臂猿等全省85%的重要物种得以保护,切实担负起维护区域、国家乃至国际生态安全的重大职责。 新华社记者 秦晴 摄
云南昆明水杉湿地冬日一景(2019年1月5日摄,无人机照片)。 云南是我国重要的生物多样性宝库和生态安全屏障。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征程中,云南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打造绿色产业,倡导绿色生活方式,探索绿色小康之路。 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云南出台施行了我国第一部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地方性法规,建成了“中国西南野生生物种质资源库”,率先实施极小种群物种保护行动等,并建立了各类自然保护区166个,全省90%的典型生态系统得到有效保护,此外亚洲象、滇金丝猴、西黑冠长臂猿等全省85%的重要物种得以保护,切实担负起维护区域、国家乃至国际生态安全的重大职责。 新华社记者 秦晴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