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多样性的云南实践
在普达措国家公园内,牲畜在洛茸村民小组附近的草甸上吃草(2019年11月6日摄,无人机照片)。 云南是我国重要的生物多样性宝库和生态安全屏障。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征程中,云南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打造绿色产业,倡导绿色生活方式,探索绿色小康之路。 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云南出台施行了我国第一部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地方性法规,建成了“中国西南野生生物种质资源库”,率先实施极小种群物种保护行动等,并建立了各类自然保护区166个,全省90%的典型生态系统得到有效保护,此外亚洲象、滇金丝猴、西黑冠长臂猿等全省85%的重要物种得以保护,切实担负起维护区域、国家乃至国际生态安全的重大职责。 新华社记者 胡超 摄
这是普达措国家公园一景(2019年11月6日摄)。 云南是我国重要的生物多样性宝库和生态安全屏障。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征程中,云南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打造绿色产业,倡导绿色生活方式,探索绿色小康之路。 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云南出台施行了我国第一部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地方性法规,建成了“中国西南野生生物种质资源库”,率先实施极小种群物种保护行动等,并建立了各类自然保护区166个,全省90%的典型生态系统得到有效保护,此外亚洲象、滇金丝猴、西黑冠长臂猿等全省85%的重要物种得以保护,切实担负起维护区域、国家乃至国际生态安全的重大职责。 新华社记者 胡超 摄
这是5月23日在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香格里拉滇金丝猴国家公园里拍摄的滇金丝猴。 云南是我国重要的生物多样性宝库和生态安全屏障。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征程中,云南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打造绿色产业,倡导绿色生活方式,探索绿色小康之路。 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云南出台施行了我国第一部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地方性法规,建成了“中国西南野生生物种质资源库”,率先实施极小种群物种保护行动等,并建立了各类自然保护区166个,全省90%的典型生态系统得到有效保护,此外亚洲象、滇金丝猴、西黑冠长臂猿等全省85%的重要物种得以保护,切实担负起维护区域、国家乃至国际生态安全的重大职责。 新华社记者 胡超 摄
这是5月23日在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香格里拉滇金丝猴国家公园里拍摄的滇金丝猴。 云南是我国重要的生物多样性宝库和生态安全屏障。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征程中,云南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打造绿色产业,倡导绿色生活方式,探索绿色小康之路。 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云南出台施行了我国第一部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地方性法规,建成了“中国西南野生生物种质资源库”,率先实施极小种群物种保护行动等,并建立了各类自然保护区166个,全省90%的典型生态系统得到有效保护,此外亚洲象、滇金丝猴、西黑冠长臂猿等全省85%的重要物种得以保护,切实担负起维护区域、国家乃至国际生态安全的重大职责。 新华社记者 胡超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