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盈江石梯村:春意满林拍鸟忙

2019-03-22 11:02:03
来源:云南网

一个直过民族村的生态巨变
——石梯村“四个改变”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发展理念

  盈江县太平镇雪梨村委会石梯村民小组是一个位于中缅边境大山深处的偏僻山村,全村共有人口85户363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31户115人,村民主要分布在石梯和石梯上寨(大谷地)两地,是一个以直过民族景颇族、傈僳族为主的贫困山村。近年来,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关心支持下,石梯村民小组认真践行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重要理念,坚持生态文明建设与脱贫攻坚相结合,围绕打造“中国犀鸟谷”品牌,转变思想观念,拓宽发展思路,突出“四个改变”,实现了一个直过民族村的生态巨变。

  一、从砍树人到护林人的改变

  石梯是因茶马古道途经此地、商队为通行在陡峭山崖上开凿阶梯而得名,这也体现了石梯生存条件的艰难。石梯村世代居住着景颇族和傈僳族同胞,他们长年生活在大山深处,为了生存,曾毁林开垦、滥砍滥伐,造成森林生态破坏。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近年来,随着国家深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石梯群众也实现了从砍树人到护林人的改变。

  一是改变原始生产方式。解放前,石梯的景颇族和傈僳族群众还处在与世隔绝的原始社会末期,只能通过刀耕火种、狩猎采摘等原始的生产生活方式艰难度日,造成了原始森林的破坏。新中国成立后,在党的民族政策光辉照耀下,景颇族和傈僳族同胞实现了从原始社会末期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的历史跨越,摒弃了刀耕火种等原始落后的生产方式,学会了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曾经的砍树人变成了护林人,石梯的自然生态得到了全面恢复。现在的石梯村,保存了犀鸟、红腿小隼、灰孔雀雉等珍稀鸟类以及龙脑香、篦齿苏铁等稀有树种,其中有国家Ⅰ级保护植物4种、国家Ⅱ级保护植物22种、国家Ⅰ级保护动物15种、国家Ⅱ级保护动物74种,成为全国村一级生物多样性最密集的地区之一。石梯村民小组长、景颇族村民排忠华说:“以前我们生活很苦,只靠打野味、挖野菜、摘野果来填饱肚子,一年半载吃不上肉,现在我们村子成为全国有名的观鸟胜地,大家的生活也跟着好起来,现在整个村子的老老小小都知道保护林子、保护野生动物的重要性,我们要好好守住这座‘金山’,让更多的鸟来林子安‘家’。”

  二是调整落后产业结构。石梯村大谷地是傈僳族群众聚居区,多年来,当地傈僳族群众主要以种植香茅草为生,虽然种植香茅草给村民带来了一定经济收益,但是却对原始森林造成严重破坏,茂密的原始森林在毁林开荒中一片片倒下。为保护好珍稀的原始森林资源,在当地党委、政府的支持帮助下,石梯群众转变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变种植香茅草为发展微果园、微菜园等庭院经济,全村共种植桃树1300余株、芒果500余株、荔枝500余株、西番莲500余株,通过大力发展经济林果,遏制了种植香茅草对森林生态的破坏,恢复了森林植被,增加了经济收入。傈僳族村民蔡四说:“以前我们只会砍树卖、打鸟吃,自从这里的鸟给我们带来经济收入后,我们才真正懂得保护森林、保护鸟类的重要性,现在我们不砍树、不打鸟了,大家在集体林里建起了观鸟点,在房前屋后种了蔬菜和果树,为各地观鸟人提供服务,现在大家的收入提高了,生活比过去真是好多了”。

  三是树牢生态发展理念。近年来,石梯村凭借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围绕打造“中国犀鸟谷”品牌,大力发展观鸟旅游、乡村旅游、生态旅游,全村人均纯收入实现了翻番,村容村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现在的石梯群众已牢固树立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发展理念,曾经的砍树人变成了护林人,曾经破坏的原始森林全面得到了恢复,曾经偏僻的小山村迎来了大发展,曾经艰难生存的当地少数民族群众过上了幸福的新生活。护林员徐小龙表示:“现在村民们都有了保护生态的意识,大家都自觉地保护好身边的一草一木,因为我们知道,保护好森林才留得住犀鸟,留住了犀鸟才会吸引观鸟人,观鸟人来了我们就能增加收入、生活就会越来越好”。

  二、从狩猎人到护鸟人的改变

  石梯村早期居住的景颇族和傈僳族群众多以狩猎为生,为了生存,他们在茂密的原始森林中猎捕野生动物,特别是各种珍稀鸟类,使得当地的野生动物和鸟类种群数量持续下降。随着生态文明建设的深入推进,特别是通过大力发展“中国犀鸟谷”生态旅游,石梯群众的收入水平得到显著提高,少数民族群众的生态保护意识不断增强,当年的狩猎人变成了现在的护鸟人,曾经消失的野生珍稀鸟类又在这里筑巢安家。2015年2月,盈江县观鸟协会深入石梯村洪崩河谷,通过野外调查,共发现野生犀鸟繁殖巢穴6个,其中双角犀鸟巢2个、花冠皱盔犀鸟巢3个、冠斑犀鸟巢1个。

  一是种大树吸引鸟。针对犀鸟喜好大树的特点,广泛发动群众在石梯村犀鸟栖息地大量种植高大乔木,进行人工筑巢,为犀鸟繁衍生息提供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石梯村景颇族村民李麻都说:“犀鸟作为景颇族的神鸟,生性敏感,喜好大树。过去由于毁林开荒种香茅草,砍伐了许多大树,使得犀鸟无处安家,现在党委政府发动群众种大树,森林逐步恢复了,犀鸟也又回来了”。

  二是聘专人保护鸟。为了切实保护好现有的犀鸟种群,盈江县政府聘请当地村民,作为专门保护犀鸟的守护者。为了充分调动这些保护犀鸟村民的积极性,县政府在石梯村开设了盈江犀鸟拍摄地,由负责保护犀鸟的村民做好拍摄犀鸟游客的接待服务工作,并获取相应报酬,让村民切身体会到保护鸟类是能够带来经济效益的,从而进一步转变思想观念,从过去的打鸟捕鸟变成现在的爱鸟护鸟,积极提供鸟类食物,吸引鸟类栖息,建设好属于自己的生态观鸟点。

  三是重宣传珍爱鸟。为了保护和改善鸟类栖息地环境,当地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经常进村入户宣传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播放和张贴犀鸟录像和画帖,发放明星鸟种宣传画册。林业部门以“拍到一张野生动物照片奖励60元、发现一个鸟窝奖励50元”的方式,鼓励村民积极参与爱鸟护鸟行动。在当地党委政府的积极引导下,村民主动上交枪支,积极响应退耕还林,当地爱鸟护鸟蔚然成风,消失的犀鸟又重回石梯安家。据盈江县观鸟协会负责人班鼎盈介绍,目前全县共观察到12窝犀鸟,有11窝已成功孵化小鸟,犀鸟种群数量呈不断增长之势。“以前打鸟砍林,穷开心。现在护林爱鸟,生活是真开心。如今全村人都知道,没有好的生态就留不住犀鸟,犀鸟不来,幸福的日子也就不会有”。傈僳族小伙小蔡五一席话,道出了石梯村少数民族群众的心声。

  三、从贫困户到鸟导游的改变

  石梯村地处偏远山区,群众收入低,贫困程度深,贫困发生率达31.7%。近年来,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关心帮助下,石梯村认真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以丰富的鸟类资源为依托,坚持观鸟旅游与脱贫攻坚相结合,村民通过建“鸟塘”、当“鸟导”、开客栈,为全国各地观鸟爱好者进山观鸟提供观、吃、住、行一条龙服务,大幅增加收入,村民人均收入从原来不到2000元提高到现在的8000多元,走出了一条从贫困户到“鸟导游”、从而实现脱贫增收致富的新路子。

  一是建“鸟塘”吸引观鸟人。石梯村丰富的珍稀鸟类资源吸引着全国各地的观鸟爱好者,为便于观鸟爱好者观鸟,当地少数民族群众,结合实地情况,搭建了专门用于观鸟拍鸟的“鸟塘”。傈僳族村民彩肆说:“现在前来石梯观鸟的人越来越多,大多为回头客,一个‘鸟塘’就是一笔不小的收入”。她兴奋地算了一笔账:她家共建有3个“鸟塘”,到这里拍鸟的观鸟爱好者,每人每天大概消费200元,包括每顿饭15至20元,租拍摄位100元,替游客背包上山收50至100元的劳务费,半年多来他家大约赚了2万余元。彩肆表示,接下来还打算出售野生蜂蜜、土鸡蛋、竹笋干、鸡枞菌等土特产,进一步拓宽增收渠道。据不完全统计,目前石梯村共建有“鸟塘”25个,今年上半年共接待游客1200人次,每个“鸟塘”平均收入约1万元。

  二是当“鸟导”服务观鸟人。随着到石梯来观鸟拍鸟的人越来越多,观鸟人对观鸟指引、接送服务、后勤保障等方面的需求越来越大,从而应运而生了一批以当地村民为主的“鸟导游”。石梯村大谷地傈傈族村民小蔡五就是其中之一,他敏锐地看到观鸟带来的商机,考取了驾驶资格证,花6万元买了一辆微型车,在观鸟拍鸟最火热的时候,为全国各地的观鸟人提供观鸟导游和接送服务。他说:“开车接送各地来的观鸟人,一天收500元,包括从机场接送、观鸟和提供一顿午饭,还是很有赚头的”。 小蔡五仅今年春节到4月,就接待观鸟客和摄鸟爱好者三、四十批,预计一年下来就有4万多元的收入。

  三是开客栈留住观鸟人。随着石梯观鸟旅游的持续火爆,当地食宿等接待能力已不能满足需求,为留住远到而来的各地观鸟人,许多石梯村民都把自家的房屋进行了改造装修,建起了家庭小旅馆,为各地观鸟人提供舒适方便的食宿服务。同时,当地党委、政府结合实施脱贫攻坚危房改造项目,加大扶持力度,推进旅游客栈与民房建设相结合,引导村民积极建设具有景颇族、傈傈族特色的民居。如今的石梯,家家户户建起了瓦屋顶、吊脚楼、石头墙的新房,同时建成了一座公共驿站,有客房10间,农家客栈15户有客房30余间,观鸟旅游的接待服务水平有了显著提高。景颇族村民、农家客栈老板排忠华说:“自己活了大半辈子,从来没有想过有一天也能当上‘客栈老板’,这都多亏了有党和政府的帮助啊!”他表示,建成的客栈还要连上WIFI、装上空调和太阳能等设施,让全国各地的观鸟爱好者来到后有宾至如归的感觉。

  四、从穷山沟到旅游胜地的改变

  过去的石梯是一个偏远的穷山沟,山高路远崎岖,晴通雨阻,货物运输只能靠人背马驮,无水无电无信号,村民思想观念落后,生活条件艰苦。如今的石梯已旧貌换新颜,成为远近闻名的美丽山寨、令人神往的观鸟天堂和引领全域旅游发展的响亮名片。

  一是建设美丽山寨。2015年以来,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大力关心帮助下,石梯村全面开展易地扶贫搬迁和边境民族特色村寨建设,共投入建设资金3636.86万元,其中:道路等公共基础设施建设资金2577.33万元、民房建设资金1059.53万元、产业发展资金100万元,完成了石梯的华丽转变,曾经偏远落后的穷山沟变成了美丽和谐的边关山寨。现在的石梯,寨门高大巍峨,村内水泥路面四通八达,自来水和电力已接通家家户户,手机信号全面覆盖,公共文化活动室大气庄重,中心广场国旗迎风飘扬,周边景颇族和傈傈族特色民居错落有致,农家客栈人来人往,一条宽阔平坦的柏油马路穿过茂密的原始森林直达县城,石梯村民的生产生活发生了巨变,人们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二是打造观鸟天堂。石梯的观鸟热也带动了盈江县的观鸟旅游发展。盈江县是一个鸟类资源大县,全县共有鸟种550余种,是滇西南观鸟路线上的一颗璀璨明珠。近年来,盈江县努力打造“中国犀鸟谷”和“中国鸟类资源第一县”两张名片,2015年以来相继开展了两届国际性观鸟节暨观鸟比赛活动,成功举办了第二届中国犀鸟保育国际研讨会,2016年4月中国鸟网授予盈江“中国观鸟基地”殊荣。目前,盈江县共有成熟观鸟线路6条,每年走观鸟线路的游客将近4000余人。同时,加大鸟类保护研究力度,积极推进与国内外相关研究机构合作,实施多项鸟类保护科研项目、栖息地保护项目、物种保护项目,让盈江独特的自然生态和鸟类资源得到更好的保护和永续发展。

  三是推进全域旅游。石梯的巨变,是太平镇党委政府按照盈江县推进全域旅游发展的一个缩影。近年来,盈江县紧紧抓住省委、省政府提出“把大盈江打造成为云南旅游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增长极和国内外知名旅游目的地”的重大机遇,突出生态优势,推动绿色发展,打造山水田园生态城市,着力建设集观光休闲、乡村旅游、养生养老、民族文化体验等于一体的全域旅游新格局,深入开发以生态养生、运动休闲、田园风光、漂江体验、生态观鸟为主题的生态旅游,大力推进以傈僳文化、景颇文化为主的民族风情游,重点打造了拉勐、下勐劈、石梯、松克等具有傣族、景颇族、傈僳族特色的乡村旅游示范点,重点推出了“中国犀鸟谷观鸟生态游”“大盈江国家湿地公园游”“太平观鸟赏花节”“苏典傈僳族风情游”“旧城香额湖围鱼体验游”等特色旅游示范项目,成为具有较大影响力和知名度的旅游胜地,让昔日人迹罕至、贫穷落后的村寨通过发展生态旅游、乡村旅游、民族风情旅游实现华丽转身,有力带动了贫困群众的脱贫增收致富,真正体现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发展理念。

  作者:李霞

编辑: 李恒强
云南盈江石梯村:春意满林拍鸟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