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眼看《财富》全球可持续论坛|“退让”,让旅游更幸福
旅游业作为全球规模最大、发展最快的行业之一,可持续发展一边要兼顾生态环境的保护,一方面要保证旅游从业者的幸福感。9月6日,在《财富》全球可持续论坛平行主题对话会之一“可持续发展的旅游业”上,嘉宾们对此议题最大的感受是环境保护是“一失万无”的头等大事,所以旅游业可持续发展有时需要“退让”。
玉溪市长张德华希望“可持续发展”能成为每一个居民的理念。“中国重点湖泊I类水,抚仙湖占90%。这样的水质和水量,决定了它在中国生态文明建设当中的重要位置,堪比大熊猫的保护。”因此,无论从政策层面还是旅游者的意识方面,都已把珍惜这块让身体和心灵得以休憩的胜地视为最高责任。在抚仙湖的保护中,以修山扩林、调田节水、控污治河、生境修复、保湖管理五项系统工程为重点保护修复“山水林田湖草”的生态圈,在张德华看来,是旅游业和其他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石,这样的“退让”是十分必要的。“今天的抚仙湖周围,没有工业的痕迹,没有游泳者,也没有电动船。”
“我们要维持它现在的样子。”每当有人问《新周刊》的创始人——封新城是否要引入房地产商业项目时,他的回答总是很坚定。封新城现在在大理白族自治州洱源县凤羽镇保护传统村寨,通过艺术和原始村落的融合,推介和发展当地的文化旅游。在对抗资本的压力和市场的诱惑时,封新城选择了“退让”,但“退让”也成为了难得的生活方式。封新城珍惜这样的生活方式,并把它形容为“在地球的头等舱”。
对于可持续意识不断觉醒的旅游者来说,选择有绿色理念的供应商也是出行选择时的重要考量。在这一方面,“希尔顿效应”为业界提供了参考的范本。“希尔顿效应”一词来源于斯坦福商学院教授、畅销书作家奇普 • 希思的作品,它是对希尔顿在全球范围内对诸多领域所产生的广泛影响与长远价值的概括,这其中也包括企业在可持续发展方面的社会责任。酒店负责大中华区及蒙古的总裁钱进举例,酒店减少海鲜的供应、取缔了塑料瓶使用、“肥皂回收”计划、循环水灌溉等措施都正在为减少“环境足迹”作出贡献。
记者 王欢 刘子语 杨抒燕(云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