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黑林铺:变城中村为新社区
在不少老昆明人眼里,昆明市曾经的城郊结合部黑林铺,又偏又远,没什么“看头”。11月28日,记者随黑林铺街道办事处的工作人员走进黑林铺发现,同一个地方如今发生了大变样。鳞次栉比的住宅楼和时尚摩登的商业街区在黑林铺崛起,城与郊的界限越来越模糊。城中村,正在变为新社区。
其实,黑林铺有不少值得骄傲的往事:云南汽车厂在这里生产的昆明牌汽车曾经在全国风靡一时;曾经的“云南王”龙云修建灵源别墅的同时,在这里修通了昆明的第一条柏油公路;滇池的源头之一海源河,从这里发源,蜿蜒数十里,灌溉似棋盘般的田地……
后来,随着城市的发展,黑林铺的经济社会随之发展,但是,人们眼中的“黑林铺印象”不知不觉中就变成了没什么”看头“。近几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为了改变黑林铺的面貌,干部群众齐心协力用“奋斗”创造了一个现代化的新社区。
幸福和楼房抗震强度成正比
11月28日清晨,黑林铺街道办事处的工作人员又开始忙碌的一天,他们的工作地点在辖区38层高的一栋写字楼里。
在居民们搬进这栋大楼之前,街道办事处最忙、最棘手的事是城中村改造项目回迁安置工作。
这项工作,街道办事处来说一干就是10年。期间,5个已经启动并且完成的城中村改造项目共建设大型商业综合体3个,交付回迁房56.78万平方米,回迁安置了2768户被拆迁户,受益村居民达到10万人以上。
黑林铺街道办事处主任谢永芳在黑林铺工作了多久,就与回迁安置工作“相处”了多久。
10年前,辖区内几乎都是城中村,建筑密度大,居住环境堪忧。“到处都是‘牵手楼’、‘亲吻楼’,火灾来了是火场,地震来了是坟场。”谢永芳说,这绝对不是危言耸听。
10年来,他数不清自己入了多少户、劝说了多少村民进行城中村改造。回望来时路,虽然困难重重,一言难尽,不过苦尽甘来。
10年后,黑林铺街道办事处通过城中村改造共供应土地交易面积1019亩,建成5个大型商业住宅小区,所有的回迁房和商品房抗震强度为8度。
从街道办事处所在的写字楼顶楼向下俯瞰:乒乓球在居民晨练点抛出健康的弧线,幼儿园色彩斑斓的塑胶操场上跑动着欢快的声影,老年人们的菜篮子里装满的鱼虾肉菜溢出了难掩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