澜沧江上筑梦人
常有危机之感
责任感是一种自觉主动地做好分内分外一切有益事情的精神状态。危机感同时也是一个人进取心的源泉,是一个人成长发展的重要动力。一个人失去了危机感,就会变得安于现状,裹足不前,等待他的只有被淘汰的命运。员工的责任态度是绝大多数企业领导难以解决的头痛问题。因为责任态度问题而导致企业遭受重大损失的案例比比皆是。而根本原因就是缺乏使命感。
日常生活和工作中,魏志文始终以一种强烈的责任感、危机感、使命感,对待每一个施工方案、每一次技术交底,每一次日常现场检查,都如履薄冰,如临深渊,深怕出一丝纰漏,使施工质量不合格,造成返工、窝工,使项目劳民伤财,给企业的信誉造成无可挽回的损失。
魏志文常说:“当兵的就要立足战场,而身为技术主管,就必须盯在施工现场。这是最起码的职业道德。”他每天吃住在工地,每天围着现场转,遇到问题马上处理。“我每次到工地,都能看到魏志文的身影。”这是项目部总工李军的切身感受。
每次技术交底,他都要爬到70多米高的桥墩上,亲自把图纸交到对方手上,再面对面地解释,真正让现场的技术人员明白,让现场具体操作的民工知道该怎么做。现场有70多位民工,魏志文如对自己的兄弟一样,不厌其烦,手把手地教,直到融会贯通为止。36岁的四川籍民工陈百顺坦言:“我打工十多年,也到过不少工地,也接触过许多管技术的领导,最和蔼可亲的就是魏工。”
每次浇灌混凝土,魏志文自始至终都要盯在工地,唯恐某一方或某一段或某一角的混凝土捣固不实,既怕影响工程质量,也怕影响外观美观,更惧怕“炸掉重来”。有一次灌注混凝土的时间超过了24小时,他就在桥墩上盯了一天一夜。事后,现场监理张卫平给了魏志文六个大“赞!”
魏志文随身携带的挎包里还有一样东西,那就是一小瓶风油精,因为夏天澜沧江畔到了晚上蚊子比较多,为了防止蚊叮虫咬影响工作,他就把项目工会发的风油精带在身上,以全身心地投入工作中。
魏志文经常反思:如今是知识爆炸的时代,真的后怕如何使自己赶上时代的步伐,不被历史所淘汰。所以,尽管网上各种游戏很吸引年轻人的眼球,但是,他很少涉猎,而是有时间去钻研技术课题,去和老技术骨干请教技术知识,去网上浏览他人的技术论文。魏志文笃信“三人行必有吾师”的真谛,随时随地学,见缝插针学,向书本学,向他人学已经成为他的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