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攻坚 众志成城 决战决胜】洱源:两场硬仗一起打
“生态优先 绿色发展” ——访洱源县委书记李洋
“洱源县要实现全面发展、跨越发展就必须在洱源净与群众富上下足功夫,均衡用力、协调发展,找到最大公约数。通过洱源的实践,我认为这个公约数就是‘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洱源县委书记李洋在接受采访时说,这个公约数越大,老百姓的获得感就越多,发展后劲就越足。
李洋表示,洱源县牢记习近平总书记“一定要把洱海保护好”的嘱托,坚持洱海保护与扶贫开发并重,通过实施生态补偿、增加转移支付等方式,加大贫困地区生态保护修复力度,不断改善区域生态环境质量,促进贫困群众增收脱贫。在“洱源净”与“群众富”的驱动下,洱源县委、县政府统揽全局,进一步解放思想,大胆创新,在脱贫攻坚与洱海保护双推进、双攻坚中,走出了一条符合洱源实际且又可持续的“洱源之路”,取得了显著成效。
李洋介绍,起胜村依托沪滇互助项目,积极探索“生态+产业”发展模式,发展种植优质苹果 200多亩,发展“林下经济”套种马铃薯,当年产值24万余元,受益农户144户;实施退耕还林绿化项目,种植华山松1768.8亩,套种前胡等中药材210亩,产值达120余万元,带动80余户建档立卡贫困户脱贫致富。
西山乡地理位置偏远、交通条件落后,产业发展滞后,传统的“刀耕火种”让群众陷入 “生态破坏加深生活贫穷、生活贫穷加大生态破坏”的恶性循环。面对这一状况,县委、县政府引导当地群众转变发展观念,依托林地和土地资源广阔的优势,发展“林上果子”、“林下菌子”、“林间药草”,让钱袋子鼓起来,建立了严禁乱砍滥伐、毁林开荒、伐木烧炭等村规民约和巡山制度。引导群众退耕还林,发展华山松、种植泡核桃、中药材等,实现了从“贫困”到“富裕”,从“砍树”到“护林”,让“林子”变“票子”、荒山变青山、青山变金山的大转变。
“我坚信,洱源的明天将更加美好。”李洋说,只要洱源坚守这个发展最大公约数,洱源就能创造天蓝、地绿、水清、民富的未来。
记者:博达(云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