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泊尔语《中国·云南》首发版 云南与尼泊尔:相知情谊长
耸立于青藏高原南缘的喜马拉雅山脉,高大雄伟。中国和尼泊尔,分别位于这座世界海拔最高山脉的北麓和南麓。
世界屋脊、绵延雪山,没能阻挡两国民众交往的脚步。一千多年前,西行取经,到达了尼泊尔的中国高僧法显和玄奘;公元5世纪,东行至中国,译经弘法20余年的尼泊尔高僧佛陀跋陀罗;公元7世纪,穿越喜马拉雅山,远嫁吐蕃赞普松赞干布的尼泊尔赤尊公主;中国元朝时期,来到中国,主持修建北京妙应寺白塔等建筑的尼泊尔建筑艺术家阿尼哥……他们,是中尼往来的历史见证者,更是友谊佳话的书写者。

对于中国云南来说,与尼泊尔的交往有着特别的历史渊源。南方丝绸之路、茶马古道,将云南和尼泊尔紧紧相连,记录了彼此互通有无、互学互鉴的历史。如今,畅通的陆路、航空通道,缩短了云南和尼泊尔之间的距离。云南和尼泊尔这对相识千年的老友,总有叙不完的情谊、说不完的故事。

好茶要和好友分享
昆明长水国际机场和加德满都特里布胡凡国际机场,每天都有中国东方航空、南方航空等航空公司执飞的航班,往返于云南和尼泊尔之间。便捷的交通工具,让人们可以在高原“春城”昆明与山国“春城”加德满都之间快速流动。
“相似”,是熟悉尼泊尔和云南的人谈到两地用得最多的一个词。如果在中国找一个地方,和尼泊尔拥有相似的自然、文化、民族多样性以及迷人的风光,这个地方无疑是云南。相似,带来的是天然的亲近。2009年9月,中国东方航空就开通了昆明到加德满都的直航航班。目前,越来越多的航空公司开设了这条直航航线,并且不断加密航班。这表明,两地交往不断升温。
2017南亚东南亚国家商品展暨投资贸易洽谈会(简称“商洽会”),尼泊尔展区有160多个展位,商人们带来了唐卡、围巾、羊毛地毯等特色商品。第3次来到昆明参展的尼泊尔唐卡商人拉加什(Rajesh)说:“手工唐卡是艺术品,价格较为昂贵。近年来,中国经济增长迅速,人们对唐卡等艺术品的需求也在上升。这样的需求吸引了像我一样的唐卡商人不断来到中国参展。”
有来有往,才是合作。目前,中国已经是尼泊尔第一大直接外资来源国和第二大贸易伙伴。截至2017年1月,中国企业对尼泊尔直接投资存量达3.55亿美元,涉及水电、航空、矿产、医疗等领域。作为这些企业中的一员,云南能投集团在2015年7月承接了云南驻加德满都商务代表处的工作,积极为云南企业走进尼泊尔牵线搭桥。
除了经贸领域,中尼、滇尼多个领域的交流、互助同样让人印象深刻。2016年12月,“美丽云南—香格里拉”尼泊尔行文化交流活动中,云南全景摄影师殷晓俊将自己2014年拍摄的加德满都古城和巴德岗大街小巷的照片,无偿捐赠给尼中媒体论坛。他说,这些照片是地震前对尼泊尔世界文化遗产的记录,希望对震后古建筑修复有所帮助。
“好茶要和好友分享”,这是茶马古道上的一句老话。随着岁月的流逝,在云南与尼泊尔这对老友之间,可以分享的“好茶”越来越多、也越来越香。

未来需要共同书写
中国目前是尼泊尔的第二大客源国,当中国游客流连于帕坦、巴德岗的美景时,也有许多尼泊尔人想来中国看看。尼泊尔驻华大使鲍德尔就是其中之一,他说,自己在2005年做了关于茶马古道的研究,希望把茶马古道变成旅游线路,游客可以沿云南、四川、西藏一直到尼泊尔一路游览。因为这个研究,他产生了强烈的“想去云南,想了解云南”的愿望。今年6月,因为2017商洽会的机缘,他终于踏上了云南的土地。在感叹云南山川秀丽的同时,他也向云南发出了到尼泊尔登山、徒步、投资兴业的真诚邀请。
云南是中国开放历史最悠久的地区之一。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推进,孟中印缅经济走廊、中国—中南半岛经济走廊建设的机遇在云南叠加交汇,促使云南担负起联接中外、沟通世界的新使命。
定期在云南举办的中国—南亚博览会、商洽会,通航100多个国内城市和40多个国外城市的昆明长水国际机场,远销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云南鲜花,都是云南开放的新注脚。
面向未来,云南与尼泊尔的合作空间广阔。
2017年5月,尼泊尔正式加入“一带一路”倡议。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上,尼泊尔倡议扩展尼中之间的铁路连接。到云南参加2017商洽会的尼泊尔工商会联合会主席巴瓦妮•拉娜说,尼泊尔一直致力于成为一个交通便利的国家,互联互通是优先发展的事项之一。尼泊尔希望打造与中国之间的经济走廊,从而促进尼泊尔北部山区乃至整个国家的发展。
在香格里拉经营客栈的尼泊尔人扎西,因为对茶马古道文化兴趣浓厚,来到云南从事旅游业已有14年,在业内小有名气。现在,他准备成立一家旅游公司,开办更多酒店。“不仅仅因为我有茶马古道情结,更因为我对中国和云南的旅游市场发展有信心。”扎西这样说。
今年9月,云南民族大学尼泊尔语专业将开始招收学生,未来也将加强与尼泊尔高校在语言师资培养、教学教材建设、学生游学、课程互认等多个领域的合作……云南和尼泊尔的故事,会越来越精彩。
记者:韩成圆 罗蓉婵 祖红兵(云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