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多彩文化装点幸福生活
融入社区治理
“基层文化阵地为居民提供精准服务,并不是被动的,很多文化站室动脑筋,花心思,发挥文化化人的作用,在居民素质提升、社区和谐新风上做引导。”昆明市文广体局公共文化处处长王云说。
安宁市太平新城近年来开发建设速度较快,当地农民变市民后,很多人无所适从,不知道怎样生活,聚众赌博、集体上访等事件曾经时有发生。太平新城街道办事处经过反复调研,于2010年成立了太平新城市民文化学校,并结合太平发展实际及当地民风民俗,开设了书法、合唱、交谊舞、花灯、舞蹈、摄影、葫芦丝、声乐、二胡、健美操等12个专业,聘请经验丰富的教师授课。同时,以市民学校为载体,组织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一系列文艺表演活动。学校成立至今,自编自演文艺节目130余个,演出200多场次,观众达62万余人次;进行“普法”、妇女健康、家庭教育等主题培训100余次,培训人数达10000余人次。
太平新城综合文化站站长、市民学校常务副校长李水萍说,市民文化学校为大家提供了学习和展示自我的舞台,丰富了他们的精神文化生活,报名学习的人越来越多。目前,学校有学员1600多名,教学班42个,授课老师23名。为了方便群众就近入学,还成立了读书铺、桥头、始甸、妥睦、老峨山、册峨6个教学点。课堂上除了教授文艺、书画等,还学习各种礼仪、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学校还开展了订单式培训,向新昆华医院输送护工,向附近超市输送收银员,向大的小区输送物管、清洁工,有的学员自己创业开起了小餐馆。
走进盘龙区鼓楼街道桃源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这里有微型党史博物馆、少数民族风情博物馆、科普E站、儿童之家等特色鲜明的活动场地,墙壁上贴满了社区活动的照片和小朋友充满童真的绘画作品。楼道上一个大大的“家”字格外醒目。“和谐社区、温馨家园,这是我们的目标。”社区党委书记王芳说,自从桃源社区文化沟通协会成立后,打破了传统的社区交流模式,增强了居民对社区的归属感和认同感。
协会成立时有110人,分别来自于热心公益事业的社区居民、公共单位代表,他们充分发挥自身人际关系广、活动能力强、文化素养高的优势,成为协会的“文化信使”,及时传递协会文化信息,了解居民需求和建议,帮助邀请知名文化团体、文化名人进社区开展文化演出,让居民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丰富多元的文化服务。社区结合500余名文化志愿者的特长,搭建服务平台,建起了健身球队、健身操队、老年男子气排球队、老朋友表演队等9支志愿者服务队伍,分别担起协会文艺表演、学习辅导、网吧监督、文明劝导等职能,活跃在社区的每个角落。
一方面整合成员单位资源为居民服务,另一方面团结居民,让大家主动参与到社区治理中来,桃源社区文化沟通协会在辖区单位之间、居民之间、单位与居民之间搭起了沟通的“桥梁”。
在协会的组织下,昆明尊龙新世纪广场餐饮服务有限公司作为失业人员创业就业培训基地,开展酒店管理服务、餐饮服务、家政服务等就业培训6期,培训人数325人,帮助辖区115名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将昆明海关博物馆建成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将盘龙区青少年宫、昆明市少儿图书馆建立为辖区青少年及外来务工人员子女艺术教育培训基地;盘龙区文化馆、环城一小共同建立了“昆明地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基地”;昆明海关与环城一小结对子,为环城一小的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捐款捐物献爱心;东亚银行的志愿者定期来到环城敬老院,给18名老人送去温暖。
记者:茶志福 李菊娟 文/图(云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