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品牌推广周缘何落地大理?这场发布会说清楚了

来源: 云南日报 | 2025-11-18 10:35:21

  11月17日,在“品牌引领发展,非遗点亮生活”2025非遗品牌推广周新闻发布会上,大理白族自治州人民政府党组成员、副州长段红丽介绍了活动落地大理的背景原因以及当地在前期筹备和服务保障方面所做的工作。

  “活动为何选择大理?我想主要基于四方面原因。”段红丽说,大理非遗资源极为丰富。截至目前,全州拥有各级非遗代表性项目833项,其中国家级18项,居全省首位;非遗代表性传承人2861人,其中国家级18人,位列全省第一。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优势显著。大理作为云南省两个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之一,从2011年起步探索,经过10余年的发展实践,2023年正式获评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保护范围覆盖全州所有行政区域,标志着大理文化生态保护工作迈入更高质量的全新阶段。当地努力推动“单一项目保护”转向“整体性保护”,让文化传承、生态保护、社会进步与经济发展互相融合,取得了“非遗活起来,村落美起来,群众富起来,文化强起来”的扎实成效。非遗系统性保护成效斐然。持续完善国家、省、州、县四级非遗名录和非遗代表性传承人体系,实现非遗资源全域化、系统性保护。“下关沱茶制作技艺”和“白族三道茶”作为“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的组成部分,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白剧、绕三灵、白族扎染技艺、大理石传统制作技艺、彝族打歌等一大批项目得到有效保护。通过政策扶持与平台赋能,年轻力量持续加入,非遗代表性传承人队伍不断壮大,传承更具生机活力。非遗传承赋能经济发展成效突出大理作为国内热门旅游目的地,正日益成为美好生活之选、品质康旅之选、诗意栖居之选、创新创业之选。在旅游发展中,着力推进非遗传承与旅游经济在业态、线路、体验上的深度融合,设计推广“非遗+康养”“非遗+文创”“非遗+研学”等多元文化旅游产品。蓝白扎染、萌趣瓦猫、古老甲马、手工香牌等非遗体验,让游客从“看热闹”变为“深体验”,从“浅度游览”走向“深度感知”。喜洲古镇、双廊艺术小镇等成为非遗与旅游融合的典范,游客既可观洱海碧波,又可品白曲悠扬,沉浸式体验“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同时,积极推动“传承人+企业+农户”模式,促进白族扎染、木雕、银器锻制等传统技艺向文创产品、现代生活用品转化,有效促进创新创业、有效带动农民增收,助力乡村振兴。

  记者 朱海/文/图

非遗品牌推广周缘何落地大理?这场发布会说清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