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一起变 开放追风到磨憨

来源: 云南日报 | 2025-04-23 10:29:09

  2022年4月,省委、省政府决定由昆明市托管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磨憨镇,共同建设国际口岸城市。

  风起磨憨,无数的追风者也聚集磨憨。开放的变化,发生在每一天,发生在每一家企业、每一个人。这个4月,记者走进风起之处,探寻一家云南本土律所与一家上海企业在磨憨追风前行、见证蜕变的故事。

磨憨建设如火如荼。 供图

  弘石律师事务所:开放的磨憨在召唤

  弘石律师事务所合伙人、主任汪卫平清晰地记得,2023年5月31日在老挝琅勃拉邦参加完一场海外投资论坛的他,乘坐中老铁路列车抵达老挝磨丁,又经公路口岸走进了中国磨憨。

  “那是我第一次到磨憨。”回忆起当时的情景,汪卫平语气中难掩激动。站上这片酝酿着开放能量的土地,他感受到了一种强烈的召唤:成形起势的磨憨,需要国际法律服务,需要律师的力量,应该到这里设立分所,开拓东南亚业务;需要更积极主动地融入磨憨国际口岸城市建设,如果等建设完毕再来,就要错过机遇。

  回到昆明后,他和团队立马着手相关事宜。2023年6月,他们再次到磨憨研讨调研。其间,他们走访磨憨商户,摸底需求;紧急召开合伙人会议,对接管委会、官渡法院磨憨法庭等部门;紧锣密鼓报送申请材料,寻找场地、派驻常驻人员……同年7月,云南弘石(磨憨—磨丁经济合作区)律师事务所设立,也成为磨憨首家、目前唯一一家律师事务所。

  弘石律师事务所成立于2009年,其前身是成立于2002年的云南云电阳光律师事务所。一家已经拥有20多年历史、在本土发展稳定的律所,为何有如此强烈的意愿“走出去”?

  “两件事情的发生,让我们坚定了这个想法:2021年12月,中老铁路通车运营;2022年1月,《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正式生效。广阔的天地,处处都是发展的机遇,云南省、磨憨,站在了机遇的最前沿。”也是2022年,这家老牌律所微信公众号有了第一篇中英文双语的推文。汪卫平说,原来参会研讨都在听别人的故事,听别人说海外的市场,自家团队始终都在等待时机。中老铁路的通车运营、RCEP的生效实施,让汪卫平感到,涉外法律服务的春天已经来了。走到磨憨,看到热火朝天的建设和奋斗,看到每一处发生的变化,“走出去”的决心也愈发坚定。

  磨憨分所设立后,当地有涉外业务的企业、从事跨境运输的货车司机,甚至一些老挝商户都找上门来。“磨憨的业务和昆明很不一样,客户大量是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涉及领域许多是小额纠纷。我们不断优化、创新,推出具有磨憨特色的法律服务产品,量身定制、打包服务。另外,弘石律所以劳动法见长,获评云南省首批45家专精特新律所之一,因此也把涉外劳动法律服务作为优势,单点突破。”汪卫平介绍,在磨憨,口岸相关的法律服务、老挝国别法律服务是重要的增量业务,要更好服务客户,必须熟悉两国海关法、边境法律、老挝法律等相关内容。已经执业多年的他,如今也在带领团队提升语言能力,认真学习研究湄公河五国国别劳动法律等。

  如今,汪卫平一年中有一半时间在磨憨,对这个边陲小镇有了更深的感情,也十分看好这里的发展。“磨憨一天一个样,南坡国际产业合作园建设如火如荼,制衣厂已经有工人在上班。弘石也在考虑到老挝磨丁继续设立分所,实现联动发展。期待更多高校能与我们深化合作,更多非通用语种和法律领域复合型人才加入,共同建设充满希望的磨憨。”

  上海临港集团:跨越3000公里共享磨憨机遇

  作为上海临港集团最早一批到磨憨工作的团队成员之一,近两年的时间里,丛小粟感受着上海力量与磨憨速度的融合。

  2023年7月,上海临港集团与昆明市人民政府就中国老挝磨憨—磨丁经济合作区建设开发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临港集团随即成立了云南磨憨沪滇产业联动发展有限公司,丛小粟担任企业常务副总经理。

  在丛小粟看来,支持中老磨憨—磨丁经济合作区建设是一项“国家有需要、上海有要求、两地有需求”的重要任务。临港集团在园区开发运营上已积累了经验,形成了品牌,对东部地区企业的资源和发展诉求较为了解;磨憨—磨丁经济合作区是共建“一带一路”的重要载体,也是我国面向东盟对外开放的重要平台,可以为沪滇协作,辐射南亚、东南亚地区打开新的空间。

  一拍即合,迅速行动。临港集团在东西部产业联动招商、中老铁路建设等项目上全面发力。

  目前,磨憨磨丁跨境服务中心建设正在推进,项目涵盖办公、商业、会议中心等,将成为沪滇产业合作、园区共建、资源互补、双向赋能的重要承载区。

  结合临港集团的招商服务优势和云南本地特点,临港集团推动上海16个区等政府机构建立联络机制,共同推进沪滇产业在重点园区优先落地、高效集聚。产业研究方面,他们针对智慧口岸建设和政策制度创新,与上海高校共同开展产业研究工作。联动招商方面,配合磨憨管委会产业投资促进中心,建立政企对接、招商互动机制。积极协同上海市企业联合会、上海市工业经济联合会等10余家重点协会,用好进博会、南博会以及各类平台,组织了170余家企业到磨憨实地调研,与40余家企业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引荐10家企业注册落地磨憨,并推动上海普陀区、松江区与磨憨建立起更紧密的合作关系。同时,临港集团的团队也到东南亚国家出访调研,以“沪滇·澜湄线”班列促进沪滇两地资源禀赋、优势互补,为企业“走出去”及“引进来”铺路搭桥。

  共同发展的目标让临港集团跨越3000公里与磨憨紧密相连。今天的磨憨,路修起来了,厂房建起来了,人越来越多,开发的节奏越来越快,政府部门的高效服务支持为磨憨的火热再添一把火,不少外地企业从不认识磨憨到把磨憨纳入企业未来发展的版图。说到变化,丛小粟还谈到一个细节:与磨憨合作之初,临港集团根据每个平台公司特色选派精兵强将到磨憨工作,现在,他们已在逐步推进云南本地化的人才梯队建设。

  日新月异的变化中蕴含着无限的机遇——“东西部产业协作不是东部的单向溢出,东部企业对东南亚市场的产品也有需求。”丛小粟说,今年,他们希望挖掘更多磨憨机遇,与更多国内外企业共享。

  链接

口岸畅 产业聚

      

磨憨口岸 供图

  “2024年,磨憨口岸进出口货运量完成近930万吨,同比增长13.49%,较托管之初几乎翻番,磨憨口岸已经成为云南省货运量最大的陆路口岸。2025年上半年,我们第一家木薯加工厂就要投产运营,预计年加工能力达20万吨,其他诸如药材加工、粮食加工、水果加工等项目也正在有序推进中。”中国老挝磨憨—磨丁经济合作区管理委员会产业发展和投资促进中心主任杨子贺介绍。

  托管以来,合作区依托磨憨公路、铁路两个国际口岸,把口岸建设作为磨憨国际口岸城市建设的重要内容。目前正在实施公路口岸提升改造,扩宽老方联检楼至中方联检楼查验卡口段道路,由现状最窄处两车道拓宽至12车道,已于2024年5月27日进入实质性建设阶段,今年8月项目即可建设完成,届时公路口岸通行能力将由原来的60万吨增加至1300万吨。

  “在口岸通畅的基础上,我们不断提升口岸‘促’、园区‘聚’的能力。”杨子贺说,一方面,合作区抓紧推动边民互市二级市场等农产品专业交易市场,通过培育二级市场,让交易、结算、搬运、仓储、运输等更多的贸易环节留在本地。另一方面,正抓紧推进南坡片区工业标准厂房建设,吸引更多加工制造企业落地磨憨,寻找适合在磨憨开展落地加工的产品,延伸产业链,提高商品增加值。

  未来,合作区还将继续抓好项目建设、加快推进围网区封关运行、提升对外贸易水平、全力推动招商引资,力争产业培育取得明显成效,开放成果惠及各方。

  记者 韩成圆 刘子语


 

 

  开门见喜·微纪录

滇越一“路”前行

滇越铁路上的人字桥 供图

  云南民间流传着这样一句话:“云南十八怪,火车不通国内通国外。”说的正是起于昆明北站,终点位于越南海防站,全长859公里的滇越铁路。滇越铁路已开通115年,这条钢铁长龙串联起云南与越南的山川河流,见证了滇越双方经贸互通、政治互信、文化互鉴、旅游互联,并把中越两国人民的生活与情感紧紧联系在一起。

刘红波

  刘红波是一名火车修理工人,对他而言,滇越铁路上的一切早已如家一般熟悉、亲切。他回忆:“以前,我在云南开远站工作,当地有条广集巷,有不少越南人乘火车来做生意。越南冰咖啡、河粉等美食吸引了好多本地食客。”刘红波说,沿着滇越铁路,越南的煤炭、铁矿、香蕉、菠萝蜜等货物来到中国,云南的小粒咖啡也曾沿着铁路销往更远市场。

  货物沿着铁轨穿梭,文化沿着铁路交织。

  2006年,刘红波被派驻到越南海防工作。“我最难忘的是人与人之间的交往,那时我和越南同事经常相约在海防火车站喝咖啡。虽然我不会说越南语,但会用越南语数‘123’就够了,这是我们工作时大声喊的号子。”刘红波笑着说。

  刘红波爱好摄影和徒步,他曾多次从铁路的起点走到尽头,攒下了30多万张照片。2008年,刘红波乘着火车再次出发至越南。在越南的那一头,也有人像刘红波一样活跃在滇越铁路上,见证着这条路的发展。

裴青松

  “听老一辈讲,滇越铁路工程的修建非常不容易。”滇越铁路河内—老街段的火车司机裴青松说。他的家人曾在这条铁路上工作,如今他也踏上了与铁路相伴的生活。2008年,裴青松成为了滇越铁路越南段的火车副驾,5年后,他如愿以偿成为了一名火车司机。

  “驾驶火车对我来说是一段段星夜兼程的时光。火车穿行在山林村寨之间,沿途的人十分友好。”裴青松不能忘怀。

  今年62岁的刘红波依旧在滇越铁路上忙碌着。他介绍:“我们参考滇越铁路的木质车厢,将其融入建水小火车文旅项目,云南许多地方也都有这样的小火车。”他见证着百年铁路在文化旅游、跨境经贸、遗产保护等领域,演奏出更多共建“一带一路”的文明交响。

  如今,越南段的客货运列车往来频繁。滇越铁路上运输的矿石、磷灰石、硫磺、二胺肥料等大宗商品,在市场上具有价格优势,有效衔接了两国产业链供需环节。裴青松载着这些货物往返中越边境和河内两地,也深知铁路对于中越贸易的重要性。

  “越南投资建设老街—河内—海防标准轨铁路,未来无论是客运还是货运都将发生巨大改变。标准轨铁路时速可达每小时130公里至160公里,将大幅缩短旅客出行和货运时间,一定会创造更多发展机会。”今年2月,越南国会批准投资建设老街—河内—海防铁路项目,这是裴青松和像他一样的滇越铁路工作者们共同的期待。

  “这条路,是共同发展的路。在这条路上,我们一同前行!”裴青松说。

  记者 陈晨 李玲 刘子语


 

  中国·南亚

“全球南方”崛起孟滇合作迎来新机遇

——访孟加拉国民族主义党中央常委阿卜杜勒·莫因·汗

阿卜杜勒·莫因·汗 记者 李文君 摄

  “在全球发展格局中,‘全球南方’正在崛起。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中国,科技创新成果令人瞩目,正引领着这一历史进程。”近日,在云南参访的孟加拉国民族主义党中央常委阿卜杜勒·莫因·汗接受本报专访时表示。

  传统认知中,南方国家总是处于追赶北方的位置,但时代正在改变。阿卜杜勒·莫因·汗分析指出:“未来世界的主导力量将不再是军事实力,而是科技创新能力。中国有望在2035年成为全球最大经济体,其科技发展水平也将引领世界。从这个意义上说,中国正在引领‘全球南方’国家实现历史性跨越。”

  “现代孟中外交关系始于50年前,但两国的文明交往可追溯至千年前。”阿卜杜勒·莫因·汗从历史维度阐释双边关系,唐代玄奘西行曾到访孟加拉国,孟加拉国高僧阿底峡也曾赴华交流。他认为,在当前地缘政治背景下,深化孟中关系具有特殊战略意义,双方应以建交50周年为契机,重点加强科技创新、基础设施、人文交流等领域的务实合作。

  尽管中孟不接壤,但阿卜杜勒·莫因·汗指出:“如果你去和孟加拉国普通民众交流,他们会告诉你,中国是非常亲密的友好邻居。”云南是距离孟加拉国最近的中国省份,他也十分看好这个省份在两国合作中的作用。阿卜杜勒·莫因·汗认为,过去10年来昆明发展迅速,云南省在基础设施方面的改善尤为明显,也更加开放,相信将为两国经贸合作提供重要支撑。

  记者 韩成圆 王世学 王靖中


 

开放快报

磨憨铁路口岸进口首票老挝锰矿砂

  记者4月21日从昆明海关了解到,近日,一列载有1616吨老挝锰矿砂的中老铁路国际货物列车在海关监管下顺利入境,这是磨憨铁路口岸进口的首批老挝锰矿砂。

  “中老铁路列车发运稳定,磨憨铁路口岸有多项便利化通关措施,这批矿砂从申报到完成通关非常快捷,为我们节省了大量通关物流成本。”西双版纳梓钰大锰贸易有限公司负责人自建明介绍。

  随着磨憨铁路口岸智能化监管水平持续提升和“铁路快通”等创新模式推广应用,中老铁路跨境运输活力持续释放。自中老铁路通车运营以来,至今年3月31日,经中老铁路进出口的货物达1260万吨,货值达506.2亿元,涵盖矿产品、农食产品、日用百货等3000余种。中老铁路运输网已辐射至老挝、泰国、新加坡等19个国家和地区。

  记者 刘子语


 

丽江机场口岸往返越南航班快速增长

海关关员在丽江机场口岸引导出境旅客通过智慧卫检闸机。 供图

  记者4月21日从昆明海关了解到,丽江机场口岸自2023年7月国际航班恢复通航以来,已先后开通丽江往返越南河内、胡志明市、海防3条中越直飞国际航线。今年一季度,丽江海关共监管丽江往返越南的进出境航班156架次、进出境人员1.8万人次,较去年同期分别增长77.27%、226.83%。

  “通关很快,工作人员指引很贴心,团里的越南旅客都称赞入境体验很好,对丽江游充满期待。”丽江中旅国际旅行社导游李晓蓉说。

  为保障旅客通关安全顺畅,丽江海关制定“一航班一指南”通关方案,深化“智慧旅检”应用,实施预约通关、错峰验放等措施,并推出团队票务提前开关预办服务,旅客通关速度提升40%。

  记者 刘子语

2025一起变 开放追风到磨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