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泰携手共进,“金色的友谊”更加闪耀

来源: 云南日报 | 2025-02-10 15:28:48

泰国国务部长吉拉蓬

泰国外交部前部长杨金泉

泰国前副总理 披尼·扎禄颂巴

泰中战略研究中心主任苏拉西·塔纳唐上将

亚太智库研究员巴提·措格

泰国旅游协会(ATTA)主席西迪瓦奇·瓦拉塔纳蓬

泰国记者协会前主席孟孔

泰国今日邮报前总编辑那干·罗哈维来

泰中战略研究中心顾问陈伟文

  今年正值中泰建交50周年暨“中泰友谊金色50年”。2月6日上午,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会见来华进行正式访问的泰国总理佩通坦。

  中泰友好传承千年,“中泰一家亲”历久弥新。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双方继往开来、携手前行,推动中泰命运共同体建设走深走实,更好造福两国人民,更多惠及地区和世界。

  不久前,由中共云南省委宣传部、泰国记者协会主办的2025“一江情·一家亲”新春文化走进泰国系列活动暨澜湄合作2024年度十大新闻发布活动在泰国曼谷举办。当天还举行了由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云南省南亚东南亚区域国际传播中心、亚太智库、泰中文化促进委员会共同主办的“我们金色的友谊:携手构建中泰命运共同体媒体智库对话会”,多位中泰重要嘉宾围绕中泰命运共同体建设展开深入探讨。

  朋友们感慨,中泰友好传承千年,建交半个世纪后的友谊愈加醇厚;

  朋友们分享,中泰共同应对时代挑战,进一步夯实合作根基;

  朋友们展望,中泰两国紧密携手,让中泰友谊在岁月长河中更加闪耀。

  泰中友谊像黄金般珍贵

  泰中两国自古以来友谊深厚,合作成果丰硕,未来两国将继续携手推动双边关系迈向更高水平,为区域合作注入新动力。

  泰国国务部长吉拉蓬表示,泰中两国自古以来亲如一家,两国关系经受住了风雨考验。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的推进等,更带来许多发展新机遇。期待借助更多人文交流活动,让两国民众心更近、情更浓;加强泰中合作,推动双边关系持续向前发展,为区域合作注入更多确定性和新动力。

  泰国外交部前部长杨金泉回顾了泰中两国素有的“一家亲”友好传统,并表示这种深厚情谊已深入人心。他说,在两国领导人的积极推动下,双方关系不断深化,两国交往愈发密切。相信在互信与合作的基础上,泰中两国各领域合作将不断拓展,并携手澜湄各国共同推动区域合作迈向更高水平。

  泰国前副总理披尼·扎禄颂巴强调,“金色的友谊”象征着泰中两国如同黄金般珍贵的友情,双方的友谊在新的时代价值还在不断增加。如今泰中关系愈发紧密,全世界都看到了泰中友好的发展。泰中两国人民要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友谊,共同推动泰中友好关系进一步发展,深入理解泰中友谊内涵,让泰中友好惠及两国人民。

  泰中拥有共同价值观

  泰中两国拥有共同价值观,在经贸、文化、旅游等领域合作潜力巨大,未来将继续携手构建更加紧密的命运共同体。

  泰中战略研究中心主任苏拉西·塔纳唐上将表示,今年正值泰中建交50周年暨“泰中友谊金色50年”,50年来,“泰中一家亲”的深厚情谊贯穿始终。湄公河发源于中国,紧密连接泰中,促进经贸往来,如今双方在贸易、旅游、教育等领域交流活跃。特别是文化方面,泰中两国文化悠久且特色鲜明,泰中拥有共同价值观,互相尊重、尊师重教等传统价值观把两国人民联系在一起,文化在两国稳定交往中发挥重要作用。以澜沧江—湄公河为纽带,泰中一定会共同迈向更加美好的明天。

  亚太智库研究员巴提·措格认为,泰中两国在多个领域合作潜力巨大。媒体在泰中人文交流中具有关键作用,为构建泰中命运共同体奠定坚实基础。特别是铁路,作为连接泰中老三国的重要基础设施,不仅将促进经济合作,更让文化在交流中相互交融。在媒体合作方面,泰中双方应加强新时代的媒体合作,如联合报道、共同开展人文交流合作项目等,以进一步推动两国关系深化,构建更加紧密的命运共同体,同时搭建起连接各国人民心灵的桥梁。

  泰国旅游协会(ATTA)主席西迪瓦奇·瓦拉塔纳蓬说,2019年中国赴泰游客达1100万人次,为历史最高值,极大地推动了泰国经济发展。泰国与中国关系密切,泰国的美食、美景和优质服务深受中国游客喜爱,泰国旅游业相关部门及媒体还应共同努力,确保各类信息的真实可靠。

  泰中互免签证政策实施后,泰国赴华旅游人数大幅增长。泰国也期待更多中国游客到访,借助旅游增进两国人民的相互理解与交流,进一步巩固“泰中一家亲”的深厚情谊,实现旅游领域的合作共赢,推动两国旅游业共同繁荣。

  媒体应为当下和未来合作创造宝贵机遇

  泰中双方携手同心推进现代化进程,媒体在其中扮演着重要的桥梁角色,为当下和未来的合作创造宝贵机遇。

  泰国记者协会前主席孟孔指出,构建泰中命运共同体,相互认识与了解是根基。新闻传播的真实性和全面性至关重要,这直接关系到两国民心所向。只有双方媒体紧密合作、相互理解,保证新闻真实完整,才能增进泰中合作,稳固命运共同体的构建,实现共同发展。

  泰国今日邮报前总编辑那干·罗哈维来表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与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对增进国与国之间的人文交流意义非凡。通过媒体推动泰中人民相互了解,是实现民心相通的关键。然而,现实中仍然有一些泰国媒体对中国认识不足,语言依旧是横亘在泰中沟通间的巨大阻碍。中国地域广阔、经济多元,这使得泰国人对中国的了解极为有限,面对关于中国的问题常常难以作答。在投资方面,过去日本、韩国在泰投资初期都曾遭遇抵制,历经多年才被接纳。如今中国企业来泰投资,同样面临被接纳的问题。深入了解中国,能更好地加强经济合作,推动文化交流,促进泰中友好关系发展,携手应对全球挑战。

  泰中战略研究中心顾问陈伟文认为,“中泰一家亲”并非一朝一夕形成的,其渊源可追溯至历史深处。2000多年前,云南多条河流穿境而过,便利的水路交通促使人员频繁迁徙,奠定了早期的民族迁徙与融合基础。航海家郑和多次抵达泰国大城府,加强了两国交流,数百年来,很多中国人从中国沿海地区迁居至此,至今在泰国繁衍生息。在文化传承方面,泰中两国都保留着祭拜祖先的传统习俗,无论是人口迁徙形成的血缘纽带,还是共同的文化习俗,都为“中泰一家亲”提供了坚实的历史与情感支撑,彰显了泰中两国牢不可破的友好关系。

  记者 陈晨 舒文 胡丽仙/文 图片均为供图


 

声音

  中泰两国是山水相连的好邻居,血脉相融的好亲戚,命运与共的好伙伴。中国是泰国最大贸易伙伴,最大的农产品出口市场,最主要外资来源国和最主要的外国游客来源国。两国宣布建设中泰命运共同体以来,政治互信不断深化,经济合作拓展活跃,人文纽带愈发紧密。今年是中泰建交50周年暨“中泰友谊金色50年”,我们将坚定沿着共建中泰命运共同体的道路携手前进,共促发展,造福人民。

  ——中国驻泰国大使韩志强

  澜湄合作已成为次区域最具活力的新兴合作机制之一,大量务实项目在澜湄合作专项基金的支持下落实落细。“澜湄合作2024年度十大新闻”,不仅记录了澜湄合作的重要时刻,也是澜湄合作精神的生动体现。面对国际形势变乱交织,澜湄国家更应加强媒体合作,提升国际舆论中的“澜湄影响力”;发挥青年力量,培育未来区域合作生力军;加强文明对话,筑牢民心相通新桥梁,为构建更为稳定、更加繁荣、更可持续的澜湄国家命运共同体作出更多贡献。

  ——中国外文局总编辑高岸明

  在政治层面,两国相互支持走适合自身国情的发展道路,成为不同社会制度国家间和睦相处的典范。经济领域,中国连续12年成为泰国最大贸易伙伴国,2024年双边贸易额约1350亿美元,同比增长6%。中国是泰国最大的农产品出口市场、外资来源国和外国游客来源国,多领域合作呈现蓬勃发展态势。

  今年是中泰建交50周年暨“中泰友谊金色50年”,中泰媒体界、智库界应加强交流合作,挖掘并传播中泰友好正能量,让中泰友谊成色更足、分量更重,谱写“中泰一家亲”的新篇章。

  ——中国驻泰国大使馆参赞李集涓

  今年正值中泰建交50周年暨“中泰友谊金色50年”,中泰媒体开展友好合作,既是对两国友好关系的生动诠释,也可为推动中泰命运共同体建设贡献更多媒体力量。

  凝聚合作共识是基石,媒体人应发挥关键作用,讲述中泰携手发展故事,为中泰命运共同体建设服务,丰富深化其人文内涵。健全合作机制十分重要,虽然中泰媒体合作不断,但完善机制能推动合作常态化、精准化,南亚东南亚媒体联盟的成立与交流便是有力探索。

  在媒体行业变革之际,找准合作定位不可或缺。中泰媒体要坚守合作初衷,加强新技术应用交流,把握传播规律,让正能量转化为大流量。

  云南日报报业集团与泰国MCOT公共有限公司、泰国民族报等媒体的合作已积累了宝贵经验。充分发挥南亚东南亚媒体联盟机制作用,搭建高质量合作平台,在平台共建、内容共创、资源共享、人员交流等多维度深化合作,必将为中泰友好关系长远发展注入持续活力。

  ——云南日报报业集团党委委员、副总编辑李绍明

  在全球电动化浪潮下,泰国大力推进新能源汽车绿色变革,中国新能源汽车作为行业代表,为泰国消费者带来丰富的高科技产品,提升出行体验,展现中国制造水平。

  中国新能源车企不仅在泰销售产品,并诚意投资建厂,带去新质生产力技术与管理经验,创造就业岗位,促进当地产业发展。以广汽埃安为例,本地化率超47%,并助力泰国电动汽车充电桩生态建设。

  尽管发展面临挑战,但中国新能源汽车在泰国发展前景依旧乐观。中泰各界以客观视角看待东南亚产业合作,“中泰命运共同体”切实存在。企业对在泰发展充满信心,新能源汽车产业与供应链合作将成为中泰共同发展的重要纽带,也是构建中泰命运共同体的有力实践。

  ——广汽埃安泰国政府事务总监达红娟

  中老铁路自2021年12月3日全线通车运营以来,发展速度远超预期,被誉为“黄金大通道”。截至2025年1月14日,中老铁路累计运输旅客4500万人次、运送货物5080万吨,沿线的客流、物流、信息流高效流通。

  中老铁路不仅造福中老两国,还为中泰搭建起运输桥梁,催生出“中老泰”多式联运模式。2024年以来,“中老泰”多式联运货物达14.5万吨,同比增长105%,彰显“一带一路”倡议下互联互通成效,持续为区域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经贸合作上,中老铁路助力显著。泰国榴莲借铁路降低运输成本,中国市场价格下降30%至40%,中国民众实现“榴莲自由”,推动泰国榴莲产业发展。

  “一路欢歌一路情”中老铁路跨国春节文化主题活动开展之际,我们偶遇多个泰国旅游团赴滇赏景。目前中泰铁路建设正酣,建成后将缩短两国时空距离,促进多领域合作。

  ——中国铁路昆明局集团有限公司宣传部部长马永鸿

  从老挝至泰国的行程中,让我对中老泰的发展有了深刻理解。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不仅是自身发展,还涉及与世界各国关系的构建。西方现代化多走对外扩张之路,而中国追求的是和平、共同发展的现代化。中国在现代化进程中,与各国平等相待、友好相处,共同追求繁荣稳健,这使得中泰间建立起深厚政治信任,成为新型国际关系典范。

  中泰、中老泰铁路建设加速了中国与东南亚国家交流合作,是中泰两国几代人努力的成果。回顾历史,西方主导的国际关系充满对抗与主从关系,而中国倡导的国际关系更为平等友好。面对未来,需要两国政府和人民共同努力,通过协商、对话等成功方式,化解发展中面临的问题,携手共创美好未来。

  ——南开大学图书馆馆长、周恩来政府管理学院教授韩召颖

  “中泰一家亲”不仅是两国高层的共识,更需要转化为具体行动。回顾历史,中泰交往可追溯至2000年前,郑和下西洋多次停靠泰国,彰显了两国悠久的友好关系。如今的中泰关系应在历史基础上进一步深化,通过加强互联互通、经济合作和人文交流,推动两国关系更加紧密。

  实现“中泰一家亲”需要从“三路”建设入手:一是加强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包括水路、公路、铁路和空中航道;二是促进经贸之路合作畅通,让双方在经济上共享收益;三是推动心路相通,通过文化交流与民间互动增进理解与信任。中泰双方应加强旅游合作,鼓励双向人员往来,进一步拉近两国人民距离。中泰关系构建应具备可持续性,通过常态化对话与机制化合作,抵御外部干扰,让两国关系风雨无阻、历久弥新。

  ——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北京大学周边传播研究中心主任陆地

  交通发展在当今时代正引发着翻天覆地的变革。以往云南自驾到泰国需耗时两天,而中老铁路开通后,当天即可抵达。大理即将开通到曼谷的国际航班,飞行时间仅两个多小时。这种时空距离的大幅拉近,极大地促进了两地在文化、旅游以及经贸领域的交流合作,使其迈向新高度。

  未来大理将与泰国旅游行业开展更紧密的合作,借助直航航线推进全新升级版的中泰旅游合作项目。诚挚邀请泰国友人前往大理,体验“风花雪月 自在大理”的独特魅力。在大理,一人可邂逅浪漫、追寻诗意;两人能许下永恒誓言;一家人可漫步苍洱,品味乡愁;一群人则能抓住机遇,实现梦想,尽情享受幸福生活。

  ——大理白族自治州文化和旅游局副局长彭云峰

  “中泰一家亲”有着深厚的文化根源。中泰在诸多文化观念上存在紧密联系。中国文化是多种文化观念融合的体系,在长期发展中达到高度统一。尊师重道、重视事理、崇尚道义等理念深深扎根于中国文化中,很多华裔从中国的广东、福建、浙江等地迁移到泰国,进一步促进中泰文化交流,沿海地区的发展也与这些文化观念中所倡导的开放、把握机遇的精神息息相关。

  从宏观层面构建“中泰一家亲”。政治上,两国应融合国家与地区战略,携手推进“一带一路”国际合作。行政上,两国政府需成立组织,完善规则制度和政策。社会关系上,应秉持共同价值理念,协调旅游团体、公民与组织、媒体等各方关系。国际关系上,智慧化解矛盾冲突。

  从微观层面,要明确构建中泰命运共同体的中长期目标,建立健全组织和制度,持续完善政策机制与方法,全面推动中泰友好关系,实现共同发展。

  ——人民出版社《新华文摘》编辑部高级编审胡元梓

中泰携手共进,“金色的友谊”更加闪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