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在这所国门学校逐梦未来

来源: 云桥网 | 2025-01-15 15:28:03

  在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瑞丽市畹町镇,有一所培养了许多外籍学生走向中国名校的国门学校,它距国境线直线距离仅200米。

教学楼

  由于地理位置独特,2019年开始,德宏州高中学段的所有外籍学生指定由瑞丽市第五民族中学招收和培养,学校现有学生986人,缅籍生就有129人。

学校大门正对的石碑

  “布衣暖 菜根香 诗书滋味长”,清晨明媚的阳光洒满学校大门正对的石碑上刻写的这句话,显得格外耀眼,激励着莘莘学子历尽千帆,在诗书中寻找深长的滋味。

  华裔学生最真挚的梦想——考上名校

  临近考试,学校的高二年级缅籍国际生排晶静、李冬相、旺尹和同学们正在教室埋头复习,奋笔疾书,眼神里充满专注和坚定,遇到不解的题目时,她们积极地向老师请教,交流答题思路。对于下午的考试,她们信心十足。

同学们正在教室埋头复习

  看着山对岸的家乡缅甸,排晶静讲述了自己在中国的求学经历:她幼年便随父母来到德宏上学,从小学一直到高中,已经11年了。在这期间,她结交了许多中国朋友。“这学期我刚刚转学到瑞丽市第五民族中学,这里的一切都让我感到亲切。老师和同学都非常热情友好,把我当一家人照顾,让我很快适应了这里的生活。”排晶静微笑着说。

学校的缅籍国际生排晶静(左)和旺尹(右)

  李冬相也有着类似的求学经历,她从小就在中国长大,早就和身边的中国同学打成一片。她分享着自己的异国求学感受:“在这里,我感受到了师生间的深厚情谊,国籍不同并不会成为我们交流的障碍。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我很乐意和中国同学分享一些有关缅甸的有趣故事。”

学校的缅籍国际生

  参加游园活动,品尝月饼、包粽子、包饺子……这是旺尹最难忘的课外时光。去年9月,学校举办了“古韵颂中秋,传统展风雅——瑞丽市第五民族中学2024年缅籍华裔学生中秋游园活动”,此次活动还特意邀请缅籍华裔学生家长共同参与,欢度温馨团圆时光,给旺尹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每逢中国传统节日,学校都会组织我们在欢声笑语中深入体验中国文化的魅力。”旺尹说,她感受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并深深地爱上了中国文化。

学校组织缅籍学生欢度中秋

  值得一提的是,2024年,该校有14位缅籍国际生成功考入中山大学、中南大学、华侨大学等中国知名高校,为低年级的同学们树立了良好的榜样。谈及未来,排晶静、李冬相和旺尹各自都有明确的目标——厦门大学临床医学专业、西安交通大学化学专业、浙江大学国际贸易专业。她们希望留在中国继续深造,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成为中缅文化交流的使者。

  学校操场上,还有学生在打篮球、踢毽子、跑步,阳光下他们青春洋溢,晨风吹来一阵阵爽朗的笑声……像排晶静、李冬相和旺尹一样,许多缅籍国际生也期待将青春之光闪耀在这片沃土之上。

  国门教师最朴实的本色——职业坚守

  老师的每一个声音都承载着孩子的梦想,也承载着学校华文教育的持之以恒。

缅籍学生结业典礼

“学校为每名国际生配备一名导师,帮助他们解决学习和生活上的困难。”华文教育办公室主任张买云介绍,为了让国际生更好地融入校园生活,学校精心策划了丰富多彩的活动。篮球赛、足球赛等大型活动每年都会如期举行,平日里还会定期举办中国历史和文化主题讲座。每位学生都需要选择两个兴趣班,涵盖球类、音乐、舞蹈、书法、主持等多个领域,旨在培养个人特长的同时增进集体融入感。

缅籍学生特长培养——舞蹈

  门虽小,但永远为你敞开;路虽窄,但绝不影响你登上顶峰。什么是从事“国门教育”的意义?校长李鑫磊从学校里越来越亮的灯光中找到了答案,从越来越多走向名校的学生中看到了光芒。

  敢于突破,这是李鑫磊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我们开办了德宏州第一家书法特长班,全面培养艺术特长生。”“我们是云南省第一家校长实名推荐华侨学生就读华侨大学的学校。”这些“第一”的背后,靠的正是全校老师对职业的坚守。

学校组织缅籍学生参与暖心的冬日活动

  前浪成绩斐然,后浪踔厉奋发,这令李鑫磊倍感欣慰。他介绍,学校目前共有24个班级,从2019年开始正式规模化招收国际生。他们当中,有缅籍华裔,也有缅甸本土学生。

  “我们地处边境,深感通过教育推动中缅民间交流合作的责任重大。展望未来,我们计划继续扩大招生范围,吸纳更多来自中国西南地区及东南亚国家的优秀学子。同时,拓展与高校、企业、产业园等的人才合作,定向培养专业对口、素质过硬、积极进取的青年人才。”李鑫磊憧憬着学校的未来发展。

  记者 张莹琳 郭瑶/文 瑞丽市第五民族中学 张莹琳/图

他们在这所国门学校逐梦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