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天路”到“天梯”,孩子上学不再难!

来源: 春城晚报 | 2025-01-10 11:22:22

艰难的上学路 拍摄于2017年

上山下山都不易 拍摄于2017年



2022年以后,在家长护送下,乘坐缆车和电梯上学,半小时就能到了。

  在宣威的尼珠河大峡谷,孩子们曾经的上学路是一条艰难而危险的“天路”,需要攀爬数小时的悬崖峭壁。如今这条“天路”变成了便捷的“天梯”,乘坐观光电梯和缆车,孩子们30分钟就能到达学校。这一巨大的变化让当地的孩子们受益匪浅。1月9日,话题“云南宣威天路变天梯”冲上微博昆明同城热搜榜第一。

  变化

  以前上学要3小时,现在只用30分钟

  宣威市普立乡官寨村完全小学地处云南与贵州交界处的尼珠河大峡谷景区内,距离宣威市87公里,距贵州省六盘水市60公里,为全寄宿制学校,现有一至五年级在校学生51人,其中9人来自尼珠河村。

  多年来,尼珠河村仿佛与世隔绝,数百米高的峡谷宛如刀削斧凿,绵延不绝,孩子们上学需要沿着峡谷徒步上山,爬石梯、蹚河水是家常便饭。

  山高谷深坡陡,让孩子们的“上学路”异常艰难。对此,宣威市委市政府、教体部门和普立乡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想方设法打通孩子们上学路上的“最后一公里”。

  2015年,普立乡在长3.5公里的官寨沟小峡谷内攀爬最困难的地方,用电锯切割出踩凳,在容易跌落的岩壁和易打滑的滩石上打进铆钉,装上链条,对降雨天需要涉水的地方重新选择新路径,就地取石铺建了小路,初步有了1.0版的上学路线,减少了孩子们上学路上的安全风险。

  2016年,普立乡在孩子们的上学路上继续改进防护设施,包括加装铝合金护栏、新铺设林间小路等,完成了孩子们上学路线的2.0版。

  2017年,宣威市委市政府以杭瑞高速普立特大桥建成为契机,引进了尼珠河大峡谷生态文化旅游项目,开始在小峡谷内重新规划游览线路,通过在峡谷里打桩、在悬崖上施工搭建栈道等措施,既能让游客感受峡谷险峻又能安全通达的峡谷栈道线路3.0版开始建设;2018年底,普立乡继续招商引资,观光电梯正式动工修建……

  2022年,尼珠河大峡谷景区正式建成,景区设施对附近村民免费开放,世界第一高户外露地观光电梯和缆车成为孩子们的“空中校车”,2014年以前3个小时的攀岩路变成了30分钟的“筑梦之路”,步步惊心的“上学难”问题从此成为了历史。

  感慨

  “再也不用那么辛苦去爬石头了”

  550米,是尼珠河大峡谷谷底到山顶官寨小学的海拔落差;3小时,是尼珠河峡谷的孩子们几十年来上学路上需要的时间。而如今,30分钟是尼珠河峡谷孩子们上学路上需要花费的时间。

  “刚开始坐有点害怕,现在觉得很好玩!”“坐电梯太快了,一眨眼就到山顶了。”“再也不用那么辛苦去爬石头了。”……上学路上,孩子们小跑着涌进电梯,看着谷底河流离自己越来越远,他们无比兴奋,争相分享着自己的感受。每隔10天,9个孩子就要在家长的护送下,从海拔1100米的尼珠河大峡谷底出发,乘坐景区摆渡车、观光电梯和索道缆车到山顶海拔1650米的官寨小学上学。

  回忆起过去的上学路,孩子们及家长感慨万千。“以前送老大到学校,从峡谷的悬崖爬上去要3个多小时,完全靠手脚爬,来回要六七个小时。现在老二上学可以坐电梯和缆车,从家里出发只要半小时就到了。如果坐景区摆渡车的话,最快只要12分钟就到学校了!”从送大儿子上学开始,官寨村尼珠河七组的赵苏珍已经在峡谷里攀爬了4年多,如今再也不用为上五年级的二儿子担心路途的艰辛与安全了。

  影响

  山区教育开出“幸福花”

  没有了上学路途的艰辛,孩子们返校时精神状态饱满,也有了更多时间学习和交流,更为自己家乡的变化感到自豪。近三年来,官寨小学的在校学生人数保持稳定,一些在外务工的村民返乡创业,让部分流失的学龄儿童也返乡就读。同时,结合上学路途和设施的改变,普立乡中心学校和官寨小学也加强了对学生的安全教育,每学期第一课便是安全教育课,增强家长和孩子的安全意识。遇到特殊情况,则由教师全程护送孩子,让云端的“空中校车”为孩子带来更多的幸福感。

  依托景区和乡村丰富的自然、人文和历史资源,官寨小学把这些资源变成教师教学的生动素材,乡村的自然风光、传统建筑、民俗活动等被引入课堂,教学内容更加丰富多彩,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道路、交通、水电、网络等基础设施的完善,提高了教师的生活品质和工作效率,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发展和成长,也促进了官寨小学教学质量的提升。

  教育对于贫困地区的孩子就是希望之路,随着基础设施建设的逐步完善,普立乡教育资源得到极大改善,学校师资力量持续加强,孩子们在优质教育资源上的获得感越来越强,学生家长的满意度越来越高,老师们在得住、留得下、能进步。在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官寨小学的教育教学和普立乡的基础教育如今已经走在了宣威市各乡镇的前列。

  记者 蒋琼波 通讯员 徐国龙 张照彬 柴正锋 李治广

从“天路”到“天梯”,孩子上学不再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