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聚共识 深化合作 ​——第五届中缅智库高端论坛侧记

来源: 云南日报 | 2024-11-04 10:17:28

嘉宾考察瑞丽口岸。

  10月30日,以“加快推进中缅国际大通道建设 持续深化中缅经贸合作”为主题的第五届中缅智库高端论坛在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芒市举行。来自中缅两国的官方代表、专家学者、企业人士等200余人相聚一堂,就中缅交通合作、中缅经贸合作等议题交流研讨,进一步深化中缅务实合作、凝聚发展共识。

  互信互助

  加强中缅双方友好交往

  中缅两国建交74年来,双方建立了广泛而坚实的合作关系。进入新时代,双方不断加强在经贸、旅游、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教育、人文科学等领域的合作。与会专家认为,缅甸和中国云南省处于东亚、东南亚、南亚交会地,发展前景广阔。

  合作、互信,是会上出现的高频词。

  “中国提出的《全球发展倡议》是中国向国际社会提供的一款公共产品,它回应了广大发展中国家对于本国发展的需求。”云南大学缅甸研究院副院长杨祥章介绍,2022年9月,中国公布了《全球发展倡议》90多个项目,其中50多个项目直接或间接有利于缅甸的发展。截至2024年6月,缅甸共获得了118个澜湄合作专项基金项目的支持。杨祥章建议,发挥好这些平台的作用,建设中缅命运共同体。

  德宏是中缅合作的重要区域,近年来德宏推动中缅跨境运输和文化交流,开行中缅跨境铁公联运班列,开通航空货运,发起中缅边境经济贸易交易会,举办中缅胞波狂欢节等,增进了两国人民的友谊。德宏州州长卫岗说:“当前,德宏正积极落实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促进中缅民心相通,巩固胞波情谊。”

  缅甸战略与国际问题研究所执行委员会委员吴温伦认为,澜湄各国要遵循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精神,构建平等、牢固的关系。他建议抓住各国共同的文化纽带,如在云南省举办所有澜湄国家共同参与的澜湄泼水节。

  互联互通

  加快建设中缅国际大通道

  互联互通是合作发展的基础,也受到了与会者的高度关注。“当前,中缅国际大通道建设进入新的推进阶段,需要双方进一步加大统筹协调力度。”中国云南省社会科学院、中国(昆明)南亚东南亚研究院院长杨正权建议,双方加强政府引领、支持企业先行、重视规划对接和标准兼容、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促进民心相通。

  中国国际可持续交通创新和知识中心是中国建立的首个基于全球可持续交通发展的工作机构,与世界上22个国家签订了道路运输协定。该中心主任刘鹏介绍,未来他们将进一步开展中缅交通运输合作的战略规划、基础设施联通的研究,谋划推动一批重大标志性工程和“小而美”的民生项目。

  大瑞铁路是中缅国际大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论坛期间,我们考察了大瑞铁路高黎贡山隧道建设情况。”缅甸运输和通信部副部长吴昂棉说,在抓硬件的同时,也要为两国专家学者搭建交流的平台,比如通过举办这次论坛,不仅可以增进相互理解,也可以帮助我们从组织、政策、管理等方面进一步加强合作。

  互惠互利

  推进中缅经济走廊建设

  中缅交通合作对话和经贸合作对话是此次论坛的重要议题,嘉宾们对其中的中缅经济走廊建设纷纷建言。

  缅甸交通与通讯部副部长吴昂棉认为,中缅经济走廊建设至今已取得明显成效,比如皎漂深水港项目对两国合作有着深远意义,将为贸易路线的多样化作出巨大贡献,同时有望成为缅甸与其他国家开展贸易的重要窗口,此外,电子商务等领域的创新也将进一步推动两国贸易的发展。

  “中国是缅甸最大的贸易合作伙伴,两国之间的贸易涵盖从自然资源到成品的广泛领域。”缅甸战略与国际问题研究所执行委员会委员吴丁林说,双方可以通过加强数字支付整合、简化跨境贸易流程,发展双方贸易。

  “中国是缅甸第二大外资投资者。农业是缅甸的经济支柱,也是双方合作主要领域,中国企业不仅是缅甸农产品的主要消费者,还提供了关键的技术支持。”缅甸战略与国际问题研究所执行委员会委员、缅甸国家计划与经济发展部原副部长杜雷雷登认为,农产品是中缅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中缅农业领域的合作至关重要。

  德宏州产业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周海江表示,许多企业看好中缅农业合作,他们也计划加强与缅甸在水产品领域的合作,加大进口食用水生动物和冰鲜水产品。他建议双方通过优化海关监管流程,提升物流效率,共同推动两国水产品贸易的繁荣发展。

  记者 冉秀兰 文/图(云南日报)                                 

凝聚共识 深化合作 ​——第五届中缅智库高端论坛侧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