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泥湾,红色与绿色,稻香与希望

来源: 云桥网   |    2024-08-23 18:17:17

  一边是游人络绎不绝的南泥湾大生产纪念馆,一边是苍翠带金、进入灌浆期的稻田。

  8月22日,处暑时节,记者走进陕西延安南泥湾。红色的光辉岁月、充满希望的绿色田野,南泥湾,这个响亮的名字,以这样生动、具象的样子呈现在了面前。

  纪念馆里,金色的聚光灯灯光从上空倾泻,铺洒在红花装饰着的两支枪上。

  一组组陈列,诉说着过往;烙印着历史过往的文物,记录着八路军第三五九旅拿枪持镐、开荒耕地的光荣过往,更传递着“在困难面前逞英雄”的壮志豪情。

  水稻田边,千亩水稻承载着既往革命年代的红火,更关系着今天的发展。

  张梦的祖辈是南泥湾农场里的奋斗者。如今,就职于南泥湾集团农业有限公司种植组的她,也和稻田、这片土地有了更紧密的联系。

  手指着稻田,她的话语里勾勒的是如今现代化农业、产业发展的新景象:不断扩大的公司规模,不断细分的业务板块;8年多来周边20多户农民始终续约合作,鼓起来的钱包,是最好的回答;盐碱地改造、科学育秧、标准化种植,有机认证、无人机“帮忙”、农旅融合,更科学、更高效、更智慧的农业生产方式和业态,这些“新农人”俨然已经对此习以为常。

  在写满光辉奋斗故事的红土地上,在今天充满希望的新事业里,依靠主动赢得主动、依靠双手奋斗劳动,是有关幸福,有关发展不变的道理。

  闻着稻香,一路行进。作为云南媒体人,第一次来到中国革命的圣地,第一次来到“陕北的好江南”,我却从稻香里收获了一种熟悉感。

  在千里之外的云南,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西畴县,曾经是“山大石头多,出门就爬坡”的一片土地。正是“苦熬不如苦干,等不是办法,干才有希望”的西畴精神,让那里变了模样,让那里有了绿色,有了产业,有了现代化的幸福村落,也有了大家向往的新生活。整个云南省,也依靠着主动作为和奋斗,让曾经是边陲末梢的“边疆”,如今成为拉紧国内大循环与国内国际双循环的纽带和链环。

  “困难并不是不可征服的怪物,大家动手征服它,它就低头了。大家自力更生,吃的、穿的、用的都有了。目前我们没有外援,假定将来有了外援,也还是要以自力更生为主。”这是毛泽东同志在南泥湾视察三五九旅七一八团时的讲话。

  穿越时空的话音,如今也回响在这片土地。“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南泥湾精神、坚韧奋斗的西畴精神,也激励着不同地域、不同角落的人们,用自己的双手,脚踏实地地创造幸福。

  离开南泥湾千亩稻田的时候,我们的包里装满了大家购买的当地产的香甜瓜果、甜糯玉米。风吹过稻田,风里是稻香,是农户、游人们的欢笑,还有希望。

  记者 韩成圆(云桥网)

南泥湾,红色与绿色,稻香与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