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把陨石带进小学校园 启发学生探索宇宙奥秘

来源: 春城晚报   |    2024-08-06 11:04:41

王建红为学生科普天文知识

孩子们对陨石充满好奇

陨石切片

  来自大理市银桥镇中心完小的教师王建红喜欢收藏陨石,至今,他已经收藏了近百块陨石。他把自己的爱好与工作结合,将陨石用于向学生和公众作科普。

  寻找适合学生的天文科普方式

  “我最初是想找到一种白天也能进行的天文科普活动。”说起为什么会喜欢陨石,王建红如是说。作为一名小学教师,课堂上他向学生传递知识;课外,他带领学生开展天文科普活动,探索宇宙的奥秘。

  起初,他带着学生观测天体。后来,他发现白天除了观测太阳外,其他观测活动几乎无法开展。2015年,他开始寻找在白天也能开展的天文科普活动。偶然间,他想到了陨石。

  开始搜集陨石后,王建红发现了陨石的独特魅力。他说:“人类能接触到的‘天外来客’,除了探测器采集回来的样本,便只有陨石。陨石让我有一种感觉——和宇宙更加接近,是能直接去触摸的地外天体。”

  收藏陨石趣味多

  采访中,王建红一边和记者交流,一边拉开手提包的拉链,并小心翼翼地从里面拿出一块用塑料盒装着的陨石,这是块带有锈迹的陨石。

  王建红说,这块陨石是明朝时期坠落的,百姓误以为是铁曾放进熔炉,但熔化不了,后来才知道它是铁陨石。

  在王建红收藏的陨石中,有一颗叫作“卡米尔铁陨石”,它是2008年由意大利米兰博物馆工作人员发现的。有趣的是,这颗陨石是通过卫星地图发现的。当时,工作人员通过卫星地图发现埃及的一片沙漠中有个坑,推测是个陨石坑。科学家在这个坑周围发现了许多铁块,经过鉴定,这些铁块就是陨石。

  王建红还向记者展示了一块在新疆发现的陨石——“阿勒泰铁陨石”。经过酸洗,陨石呈现出它特有的结构,切开后,整个切面呈银白色,切面内部的纹理纵横交错,这种纹理结构被称为“维斯台登构造”,主要由铁纹石和镍纹石构成。

  他还展示了一块2000年在非洲发现的球粒陨石的切片。陨石内部有许多大小不一的颗粒状结构,这是球粒陨石的结构特征之一。

  如何辨别陨石真伪

  “地球上的石头那么多,怎么辨别它是来自太空的陨石,还是地球上的石头?”记者疑惑地问道。

  “首先看熔壳(地质学名词,指陨石的外壳)。”王建红说,如果是新坠落的陨石,它的熔壳是黑色的。另外,就是看气印(陨石在降落过程中与高温气流产生烧蚀作用留下的痕迹),气印的形状有点像贝壳。

  王建红说,熔壳、气印是陨石外部的特征,可以帮助人们判定陨石的真伪。此外,还有更严格的方法,如切片观察内部结构、同位素鉴定和光谱分析等。

  记者问:“网上有人说陨石能养生,这是真的吗?”王建红说,一些市民偏听偏信“陨石内部有能量”“陨石有辐射”等,都是伪科学。国内的陨石收藏起步晚,商业味过重,加之相关科普少,就出现了许多关于陨石的虚假传言。

  陨石具有重要科研价值

  在王建红看来,用于科学研究是陨石最重要的价值,文化价值、收藏价值等都是附加价值。中国著名天体化学与地球化学家欧阳自远曾说过:“陨石是太阳系的‘考古’样本。”王建红认为:“陨石主要来自小行星,它们携带了40多亿年前太阳系形成时的信息。今天,科学界公认的太阳系年龄45.67亿年,就是通过对一颗叫作‘阿连德陨石’的研究得出的结论。”

  “阿连德陨石”是迄今研究得最充分、科学成果最丰富、知名度最高的陨石之一。

  王建红说:“陨石不仅是太阳系的‘考古’样品,也是探索地球年龄以及地球生命起源的重要载体。之所以研究地球年龄的载体不是地球上的岩石,而是来自外太空的陨石,是因为地球上的岩石形成年龄要比地球年龄要小。”所以,一颗小小的陨石里面其实蕴含着很多信息。

  王建红的包里还有一个盒子,里面放着一个圆形的磁铁和几块陨石。“我常常用磁铁和陨石开展科普活动,可以直观地告诉孩子们,能被磁铁吸住是大多数陨石的特征。”可以说,除了科学研究之外,科普也是陨石具备的一种重要价值。

  记者 杨质高 实习生 何啟顺 陈紫佳/文 王建红/图

他把陨石带进小学校园 启发学生探索宇宙奥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