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冲玉雕”省级代表性传承人杨树明—— 玉匠传奇 腾越风华
杨树明
一块玉质并不上乘、当时售价仅为100元的废料,经过杨树明的雕琢,摇身一变成了价值数百万元的精品翡翠。这个作品名叫“风雪夜归人”,截至目前仍是他最得意的作品之一。
自20岁拿起刻刀以来,杨树明与这些不会说话的石头已经“畅谈”了31年,并碰撞出了一个绮丽无比的世界,为腾冲这座“中国翡翠第一城”增色不少。
“刚从事玉雕行业时,没有固定的师傅,只能私下去找老师傅指点,然后自己又慢慢琢磨。”杨树明说,那段时间,疲累、枯燥、迷茫常常包围着他,但他从未想过放弃,整整持续了3年。后来,杨树明有幸师从中国高级工艺美术大师吕琨的弟子张新华、曾宪海,也得到了玉雕大师商文仲,腾冲翡翠行家杜茂盛、马罗刚等人的精心指导,设计理念更为新颖、玉雕功底更为扎实、技艺日渐娴熟。
20世纪90年代,玉雕行业内只认可北京、广州、苏州、杭州等地的工艺。腾冲的玉雕产品则被贴上了粗糙、缺乏内涵等标签。这让身为腾冲人的杨树明很难过,决心通过努力,创作出能让世人瞩目的作品。躬耕于狭小的作坊,杨树明乐在其中。他说:“艺术带给人的享受是无与伦比的,虽苦但快乐着。”
此后,他的诸多作品逐渐在国内外重量级珠宝展上展出,并不断在各项赛事中斩获殊荣。但杨树明没有被光环冲昏头脑,更没有停止追求更高创作技艺的脚步。此时的杨树明开始大胆尝试融合南北两派手法,创新自己的艺术风格,创作的作品造型大气洒脱,局部雕琢细腻灵动,繁简结合,注意留白,并充分融入了自己的真情实感。杨树明给自己的玉雕技法命名为“新腾越派”。这让杨树明先后获得了“亚洲珠宝玉雕大师”“云南省非物质文化项目省级代表性传承人”“中国青年玉石雕刻艺术家”“云南玉雕大师”等荣誉称号,也打响了腾冲玉雕的名号。
2003年,杨树明成立工作室之后,腾冲市荷花镇请他去开展两期培训。此时的荷花镇面临着工艺水平较低,越来越多的人选择放弃的窘境。“当时组织了两个班共231人,我从设计理念到雕刻技法一一进行指导,大家收获很大,技艺提高了不少。甚至3个月的培训班还没结束,他们加工的半成品就有了订单。”杨树明介绍。
多年来,杨树明组织玉雕培训班十余期,无偿传授技艺,积极传承腾冲玉雕工艺,培训玉雕人才2000余人,其中培养云南玉雕大师9人、云南玉雕名师26人、云南玉雕师48人、云南省“高层次人才培养支持计划”首席技师2人、全国轻工技术能手1人。
杨树明相信,腾冲的翡翠、玉雕产业会越来越好。他表示,未来,自己将持续与翡翠行业的广大从业者一道,不断推动腾冲翡翠产业的高质量发展,让腾冲的翡翠和玉雕传播到世界各地,让世界喜欢上中国的玉雕文化。
记者 李建国 通讯员 官智钦 赵雄(云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