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石榴红·笑脸|非遗海菜腔“活”起来

来源: 云桥网 | 2024-05-24 17:56:13

  家住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石屏县龙朋镇核桃园村的普美芳,是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彝族海菜腔传承人。假期里,普美芳经常组织村里的孩子们学习彝族海菜腔和烟盒舞。

  “我们从小就接触海菜腔、烟盒舞,在学校跟着老师学,假期里就跟着非遗传承人学。”学员莫李敏说,她希望长大后成为一名优秀的非遗传承人。

  石屏彝族海菜腔是一种对唱形式的民歌,因音域宽广、优美动听,成为滇南四大腔之首,2006年被列入第一批中国国家级非遗名录。

  近年来,石屏县通过培养传承队伍、建设非遗传习所,不断拓宽创新海菜腔传承方式,吸引更多年轻人加入“保护+传承”的队伍,让海菜腔“活”起来。目前,海菜腔教学范围包括乡村的非遗传承点、各中小学校及云南艺术学院、北京舞蹈学院等,学员超过5000人。

  海菜腔著名传承人李怀秀、李怀福姐弟还在非遗传习所开通抖音直播间,在表演海菜腔、烟盒舞、花腰歌舞的基础上,线上教授唱法和动作技巧。“石屏县积极组织传承人参加各种赛歌会、艺术节等交流活动,让海菜腔唱响全国,还‘唱’到了加拿大、澳大利亚、美国及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石屏县非遗保护中心主任罗继德自豪地说。

  记者 饶勇 朱海 通讯员 杨成华 娄建伟

云南石榴红·笑脸|非遗海菜腔“活”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