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集“侨”力量 共筑中国梦——第六届侨连五洲·华裔杰青论坛侧记
12月8日,由中国侨联青年委员会、云南省侨联主办的“侨连五洲·华裔杰青论坛”在昆明举行,130名海外侨界青年和华裔新生代汇聚一堂,以“新时代华裔青年的使命与担当”为主题,围绕“一带一路”民心相通、百年变局下侨社团结发展、融入当地主流社会、传承中华文化、讲好中国故事、融入祖(籍)国新发展格局等问题进行交流,启迪智慧、增进共识。
一张名片:讲好中国故事 构建文明互鉴“交流窗”
近些年来,海外侨青和华裔新生代以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文化为媒,在充分了解并尊重住在国民众在思想文化、语言表达、风俗习惯等方面的基础上,走入主流社会、善用主流媒体和社交平台,用他们听得见、听得懂、喜欢听的方式讲好中国故事,向世界阐释推介更多具有中国特色、体现中国精神、蕴藏中国智慧的优秀文化,促进中外文明交流互鉴。
“我们华裔青年是住在国与祖籍国之间的一个民间大使。在国外,我们有非常好的优势来促进两国民众之间的友好交往。”全荷华人社团联合会副主席兼秘书长陈杰说,华裔青年学贯中西、融通中外,在促进不同文化交流、文明互鉴方面优势明显。我们经常在荷兰举办一些有关中国主题的大型活动,比如每年的中国春节,当地华社联合荷兰海牙市政府在市政大厅举办非常盛大的迎春活动,吸引了荷兰各界的人士来参与,这也是我们讲好中国故事的一个品牌、一张名片。
“2024年是马中建交50周年,在马来西亚会举办一系列庆祝活动,届时将有很多政界人士与商会华社参与。”祖籍福建省南安市的马来西亚第三代华人,马来西亚华人总会华总文化局委员叶伟盛用流利的中文说,世界著名航海家郑和在马来西亚的知名度很高,尤其是在当地的华人社区。他曾去参观过几次位于马来西亚马六甲州马六甲市的郑和文化馆,这是一座以郑和为题材的博物馆,保存了很多关于这位伟大导航家的事迹。“中华文化是我们的根,所以郑和的故事我们要一直讲下去。”
“讲好中国故事,不仅要成为故事的传播者,还要成为主人公。”法国蔚蓝海岸华人华侨协会副会长顾乙说。海外华裔青年在担当住在国与中国之间的文明交流使者时,既要坚持初心、发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同时也要大胆创新,让文化元素好看好玩好用,走入寻常百姓家。顾乙表示,在即将到来的巴黎时尚家居设计展上,我们就打算把家乡苏州的时尚元素糅合到设计中。让这些元素变得实用起来。“所以,讲好中国故事,继承中华文化,我们一方面要以小见大,在沟通中发现共同点;另一方面,要争做一张开放包容、谦逊而不失可爱的中国名片。”顾乙认为。
一条道路:焕发青春力量 融入新发展格局共圆中国梦
中国已进入新发展阶段,中国同世界经济的联系更加紧密,市场机会更加广阔,为广大海外侨青参与发展、拓展事业、实现梦想带来新机遇。
“这是我第三次来到云南,上一次来云南是因为参加东盟华商会。七彩云南区位独特、资源丰富,我对云南的发展充满了期待,也希望自己能够来到云南、能够与云南的相关产业相结合。”曾在爱尔兰生活学习工作了11年,现为湖北省侨联第三届青委会副会长、湖北稻道商贸公司董事长、浠水县长福水稻专业合作社理事长的潘新星说,中国农村天地广阔、大有作为,尤其是现在,国家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这与他立志在农业板块有所作为的回国初衷不谋而合。3年前,在爱尔兰香农理工大学软件研究所做研究员的潘新星从国外回到家乡,继承父亲经营了17年的合作社,依托自己的计算机专业背景,通过数字信息化赋能整个水稻全产业链。
“在国外的经历,让我有机会能够学以致用,把国外的一些理念和技术,运用到我们中国农村的发展当中来。所以在这一块,我是越做越有信心,也对我们祖国农业高质量发展充满了期待。”获得人工智能博士学位的潘新星,研发了智慧农业管理系统,深挖农业种植数据,通过人工智能改进技术、改良土壤,合作社的水稻长势喜人、连续三年实现稳步增产,社员的收入也逐年攀升。“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作为华侨华人,能为祖国的伟大复兴作出我们应有的贡献,我感到十分荣幸和骄傲。”
“华裔青年与华商企业在中国创业,要紧紧跟随国家政策的发展和国际形势的变化。我们要充分发挥融通中外、联通全球的优势,在不断继承创新的同时,还应该博采众长、学有所用。”哈佛大学中国留学生联谊会联络官、携程集团全球高级战略顾问张品吟说,“就我所在的企业行业而言,携程多年来,一直将自身事业融入中国高质量发展大局,并在全球经济发展浪潮中寻觅新机。”
张品吟介绍,从2013年起,携程每年就累计向“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和地区输入了超过1000万的中国游客。“我们带去游客的同时,还为当地提供就业岗位和发展机遇,让当地民众分享参与我们中国‘一带一路’倡议所带来的一份红利。”目前,携程在“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已经培养了超过1500名的当地向导。
作为全球领先的在线旅游行业,携程集团一直在积极践行国家乡村振兴战略。截至目前,携程已经在全国12个省(区、市)落地了23家以国五标准为准、符合国际ESG绿色低碳环保标准的农庄。今年8月,携程度假农庄在云南澜沧拉祜族自治县老达保村开业,把独特的生态、文化、社会价值同农民的经济价值巧妙融合在一起,依托东西部协作机制,拓宽老达保农文旅融合发展之路。
一座桥梁:搭建互信“友谊桥” 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长期以来,海外华侨华人在追求自身发展的同时,为推动当地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付出了智慧与力量,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中华民族和衷共济、与人为善、天下大同的合作共赢理念,赢得了当地民众的认可和尊重。
“‘融入当地主流社会’非常重要。我认为每一位海外华人都必须要做到。”澳大利亚云登亚洲商会主席赵侠分享说,自18岁离开祖国前往澳大利亚求学,自己在澳大利亚生活了24年。多年的经历让他感到,“融入当地主流社会”不仅仅是为了自己,也是为了搭建互信的“友谊桥”,更好地发挥中外文明交流互鉴的民间优势。
“我们可以从微观、中观、宏观三个层面来‘融入当地主流社会’。”赵侠建议,微观层面从个人出发,做到传统习俗上的入乡随俗。中观层面,是与当地社区合作,回馈社区和社会,提升对当地事务的参与度,增进主流社会对华人群体的了解。宏观层面是做到更高层次的融入,比如在住在国参政议政。我们要充分了解当地的政策、制度、规则,也需要当地各界及众多青年华裔华侨的共同努力。
“在菲律宾,有个家喻户晓的词叫‘菲华三宝’,分别代表着菲律宾华人建立的志愿消防队、义诊中心和农村校舍。他们在菲律宾留下的痕迹,值得每一个华人骄傲。”中国侨联联谊联络部副部长、一级巡视员朱柳向与会嘉宾讲述了“菲华三宝”的动人故事,1970年,在菲律宾华人的积极奔走下,全世界第一支华人志愿消防队成立。现在,菲律宾的华人志愿消防队已遍布40座城市,拥有志愿消防员超过2万人。每到火灾发生的生死关头,他们总会在第一时间到达火灾现场,为当地民众提供24小时的义务服务。“菲华三宝”帮助了大量的菲律宾人,成为菲华社会一张亮丽的名片。
“每位海外侨青都是一张独特的‘中国名片’。”中国侨联党组成员、副主席程学源希望海外侨青更好地融入当地、奉献回馈当地,维护侨社和谐,树立华侨的良好形象。将中国致力于维护世界持久和平的愿望传递给当地民众,争做中外友好、增进互信的桥梁和纽带,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侨界力量。
记者 冉秀兰 王韵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