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外专家共话中国—印度洋地区蓝色经济合作
海洋是孕育生命的摇篮、联通世界的纽带,蓝色经济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与引擎,也是中国国际合作的重点关注领域。
近日,在由云南财经大学主办的“第二届中国—印度洋地区发展合作论坛”第一平行分论坛上,近百位来自国内外政府、高校、智库、组织、企业、媒体的代表围绕“中国—印度洋地区蓝色经济合作”的主题交流研讨、建言献策。
在云南财经大学印度洋地区研究中心主任朱翠萍主持下,国家国际发展合作署副署长赵峰涛、吉布提贸易与旅游部部长迪里耶、伊朗财经部副部长兼投资与经济技术援助组织主席费克里、索马里外交部与国际合作部副部长穆萨尔、斯里兰卡财政部常秘西里瓦德纳、云南省商务厅副厅长浩一山、印度前总理顾问库尔卡尼、外交部亚洲司大使于红、联合国世界粮食计划署驻华代表赵兵等特邀嘉宾分别发言。
赵峰涛介绍,作为中国政府专司发展合作的部门,国合署着力拓展发展伙伴关系、着力筹措发展资源、着力提升发展能力,助力蓝色经济发展。“印度洋地区拥有发展蓝色经济的巨大潜力,中方愿与各方携手,共同保护和利用海洋,共促蓝色繁荣。”赵峰涛提出4点倡议,包括:以海洋科技、生物、旅游、渔业、新能源等为重点,深化海洋领域发展合作,推动区域经济规划对接;加快海底光缆、港口等海洋基础设施建设,打造通畅、高效的海上运输大通道;积极开展双多边和南南合作,推动各国政府、国际组织、民间团体、企业广泛参与;围绕海洋规划、海洋观测预报、海洋生态保护等,加强技术培训与能力建设,提升科学利用海洋资源、发展规划蓝色经济水平。
迪里耶说,作为一个85%以上的国内生产总值来自海洋和港口的国家,吉布提深刻认识到海洋不可估量的价值。“我们致力于可持续和负责任地开发海洋资源,执行可持续渔业政策,通过基于保护自然遗址和生物多样性的模式发展旅游,并大力投资开发符合环境标准的港口基础设施和物流设施。”他表示,发展蓝色经济是吉布提的当务之急,中国拥有技术、人才等多方面的能力,将成为吉布提越来越重要的合作伙伴。
“科技正在成为发展蓝色经济的重要推动力,覆盖了捕鱼、航运、港口、造船、海上石油和天然气开采、海洋旅游、水产养殖、可再生能源开发、生物技术产品和服务等方方面面。”费克里认为,在推进信息沟通、科学研究和技术支持的同时,多边国际合作应建立在尊重、务实、透明和遵守国际法的基础上。“此次论坛有望为所有利益攸关方提供一个独特的平台,分享大家的能力、经验和观点。”他说。
云南地处中国与东南亚、南亚三大区域的结合部,是中国连接南亚东南亚、从陆路进入印度洋最便捷的国际大通道,是面向印度洋周边经济圈的重要枢纽。600多年前,云南人郑和七下印度洋,成功贯通了陆海丝绸之路。今天的云南,秉持“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绸之路精神,主动服务和融入国家“一带一路”倡议,正在朝着开放层次更高、开放领域更广、与亚洲和世界联系更密切的方向大踏步前进。
浩一山介绍,2022年南博会期间,国合署与云南省政府共同主办2022年中国—印度洋地区发展合作论坛,发布成果文件《中国—印度洋地区发展合作论坛昆明联合新闻声明》,提到“依托云南成立中国—印度洋地区国家蓝色经济智库网络”。“2023年8月,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中国—印度洋地区国家蓝色经济智库网络’正式成立。通过智库网络的建立,进一步加强了智库间的合作,凝聚共识、增进互信,为更好地践行全球发展倡议提供智力支持。”他表示,云南愿积极发展与环印度洋国家友好合作,全面巩固和深化多双边经贸合作,不断扩大与印度洋地区国家的利益汇合点,构建利益共同体,实现互利共赢。
特邀嘉宾发言后,斯里兰卡探路者基金会高级研究员纳坎德拉、缅甸国家经济与社会发展中心主席吴丁塔铁吴、印度尼赫鲁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辛格、印度尼西亚国际战略研究中心中国项目主任韦珍玉、中国海洋发展基金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潘新春、复旦大学一带一路与全球治理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黄仁伟、中国社科院亚太与全球研究院副院长叶海林、中国农业大学国际发展与全球农业学院副院长唐丽霞、贵州大学东盟研究院副院长杨达等蓝色经济领域研究专家进行了专题对话。云南财经大学党委书记王建颖作会议总结。
天高海阔千帆进,波涛在后岸在前。在与会嘉宾看来,蓝色经济作为一种人类与海洋并存的可持续发展方式,既是一种理念,也是一种愿景,更成为一种发展策略。近年来,伴随着印度洋生态环境保护问题日益成为一个不可回避的重要话题,蓝色经济已经成为环印度洋国家发展的重要议题。环印度洋地区域内大多数国家经济增长更多地依赖海洋资源包括渔业、沿海旅游和海洋交通等。基于此,中国与环印度洋建立蓝色伙伴关系并拓展蓝色经济领域的合作,有利于促进这一地区基于蓝色经济的可持续增长。据了解,云南财经大学印度洋地区研究中心于2023年8月18日成立中国—印度洋地区国家蓝色经济智库网络,聚焦中国与环印度洋国家蓝色伙伴关系构建,多视角分析各国的发展需求,探索蓝色经济合作的领域、路径与方式,有效推进“一带一路”在印度洋方向的高质量发展。
记者 朱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