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桥引路聚合力 融合发展新马关——马关县创新发展文旅产业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2023-12-08 10:30:54
来源:云桥网

龙树脚村打造“七彩旅游村”成效初现

  “云上边城,白马入关。”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马关县是一座坐落在中越边境线上的美丽边城,民族文化底蕴深厚,边疆风光绮丽壮美。近年来,龙树脚、马洒、小马固等多个农文旅融合综合体发展更加迅猛,开发建设民族服饰产业创业园区促进文创产业发展的作用愈发明显。各族群众齐心聚力,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旅游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游客在龙树脚村打卡留念

龙树脚村:沪滇协作 拓展交往交流交融“幸福指数”

  走进龙树脚村,一幢幢彩色的农家小院错落有致地依山傍水而建,这里,阳光、彩色步道、湖水、棕榈树构成了如诗如画的山水田园,每到节假日,就成了游客休闲娱乐、游玩打卡的热门乡村旅游度假区。

  但龙树脚村并非一开始就如此美好。

  龙树脚村位于马关县马白镇马鞍山社区,全村83户400人,以前村民的收入主要来源是外出务工和传统农作物种植。曾经,这里农房杂乱无章,路边道旁满是柴草和垃圾……随着脱贫攻坚工作开展,龙树脚村摘掉了贫困的帽子,村民生活有了改善,但依然缺乏增收致富的渠道。

  蝶变成如今的“网红村”,龙树脚村里的一幅墙绘道出了“天机”。

  “你们看这幅画,画的是一列火车,起点是马关,终点是上海虹口,这是沪滇协作的缩影,是一辆开往美好生活的‘幸福列车’。”马白镇党委宣传委员李馨指着墙绘说道。

  所爱隔山海,山海皆可平。2018年,上海援滇干部来到龙树脚村,发现这里的区位优势和自然资源未能得到充分利用,于是就和马关干部群众一道,开始为龙树脚村出谋划策。2019年,上海援滇干部和马白镇政府积极向上级部门争取到沪滇协作项目资金,用于打造龙树脚七彩村。2020年10月,包括游客接待中心、花海、水池、沙池、休闲长廊和步道、水幕灯光等设施的龙树脚七彩旅游村建成并对外开放。从2018年开始,龙树脚村沪滇协作历时4年,前后投入3956万元。2022年,在建成沿湖悬空栈道、精品示范民宿的基础上,龙树脚村引进马关骏成阿雅文化旅游投资开发有限公司,助力推出了青少年帆船和露营基地等新业态。

  “龙树脚村以山水田园乡村旅游为抓手,积极走出一条农旅融合发展的新路子,这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真实写照。”李馨说,在旅游业的高速发展带动下,2022年,全村人均纯收入达21481元。龙树脚村各族群众深刻感受到旅游业发展带来的红利,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提升。  

游客在马关县民族服饰产业创业园区选购苗族服饰

民族服饰产业创业园:非遗文创 解锁交往交流交融“流量密码”

  马关县民族文化悠久,从事民族服饰制作者老少更替,口传身授自古未断,一生只从事民族服饰制作者比比皆是。

  “民族的就是世界的。”近年来,马关县依托当地世居民族众多、服饰文化底蕴深厚和独特的区位优势,通过建设民族服饰产业创业园、举办民族服饰文化节等活动,着力打造面向全州、全省、全国及辐射南亚东南亚,集民族服饰、文创产品设计、加工、展示、销售于一体的民族文化、服饰文化、民族产业经济示范中心,让民族服饰产业创业园成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促进各族群众互嵌式发展的样本。

  今年5月开园以来,马关县民族服饰产业创业园通过3年内免收房租等一系列优惠政策,吸引了53家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入驻园区,主要经营壮、苗、彝、布依等6个民族服饰及文创产品。各民族群众在这里交流,各民族文化在这里互鉴,各地群众在这里共同致富。

  “今年5月开业,至今已回本了。”马关桑梓非遗文化传承有限公司负责人骆玉梅从上海回乡创业,经营着一家文创公司。

  “我的家人都是能工巧匠,小时候看母亲刺绣,看父亲做竹编,耳濡目染之下让我对传统民族技艺有很深的情感。”骆玉梅说,如今,公司将刺绣、竹编、版画、蜡染、扎染等传统技艺与现代科技、市场需求相结合,不断创新发展,致力于推广和传承地方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我们相信只有将传统工艺与现代科技相结合,才能创造出更加丰富、有内涵的产品和文化价值。

  “桑梓”的成功,是马关县创新发展文化产业的缩影。

  近年来,马关县鼓励全县零散商户利益捆绑成立企业,开发富有民族文化底蕴的民族娃娃服饰、手提袋、手包、民族工艺品等衍生品,在传统的基础上创新和改良民族服装、饰品、设计和配色等,以市场为导向,迎合消费需求,延伸产业链,创新产品设计,将传统文化与时代审美、民族特色与国际潮流有机结合,增强市场竞争力,促进民族服饰产业发展。目前,马关县民族服饰产业创业园各民族服装服饰层出不穷,马关民族服饰及民族文创产品远销越南、老挝、美国、法国等国家和地区,让文创产业成为世界各族人民认识马关、了解马关的窗口。

  同时,为打响马关民族文化产品品牌,马关县借助现代宣传平台并结合民族节庆、大型文化活动开展各项宣传活动,将民族文化活动和民族服饰及文创产品融入旅游产业。如组织园区代表到贵州省贞丰县参加“盛装节”,对外展示马关民族服饰产品。组织参与各类大型文化活动,开展民族服装秀7场次,各乡镇巡演10余场次。组织商户参与电商直播、网络销售等培训班300余人次。马关县民族服饰蜚声海内外,2023年产值突破1亿元。

  记者 陶红 王云飞 陈慧君 黄世俊 朱海

编辑: 李涛
搭桥引路聚合力 融合发展新马关——马关县创新发展文旅产业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