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方的客人请你留下来——石林县引领旅游促“三交”新风尚
近日,伴着熹微晨光,动车一路北上,记者跟随中央省级媒体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云南行采访团,来到“世界喀斯特的精华,中国阿诗玛的故乡”石林县,探寻这座“来了就不想走”的县城独特文旅魅力与民族团结之花盛开的“秘密”。
游客在石林景区合影留念
日子越过越“新鲜”
“我们现在的日子嘛,就像天上的日头,到处都是新鲜的阳光,日子越过越有希望。” 村民所福荣一家搬进了新修的房子,在石林风景名胜区做水果生意,总爱跟游客闲聊这些年生活的巨大变化。
陈润德是石林县民族宗教局派驻小箐村的第一书记,他给记者介绍村子发生的翻天覆地变化:“我们村大力发展彝族特色餐饮,做强传统刺绣产业,涌现了王爱国、毕志辉等刺绣发展致富带头人,全村从事专业刺绣的共有158人,专业从事刺绣和销售的有120余户,刺绣产品远销国内外,2022年人均可支配收入为21000元,村集体经济收入达150余万元。”
距离小箐村不远,五棵树村采取“党总支+公司+农旅”的运营模式,形成了“产业围绕旅游转、功能围绕旅游配、民生围绕旅游兴”的全域旅游发展模式,组织村民大力开展民族服饰出租、民族刺绣出售、摄影摄像彩扩、导游服务等多种旅游服务业态。村集体年均创收700余万元,村民每年人均分红不低于4000元,人均纯收入达3万元,各族群众幸福感更强、获得感更足。
“在党和政府帮扶支持下,我鼓足勇气开了民宿,没想到生意越来越红火,现在还成立民宿联盟,加上在景区工作的额外收入,一家人的日子是越来越有奔头!”五棵树村村民所大凤开设的“大凤客栈”已经成为网红打卡地,在旅游旺季更是一房难求。
居住在五棵树绿美村寨,60多岁的谢永萍幸福溢于言表,“嫁到五棵树村40多年,从一开始靠天吃饭,到现在有各种生活保障,我们老了还能发挥余热,日子越来越好了!”
“经过召开村民大会,大家一致决定栽种五棵石榴树,寓意五棵树的村名,不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把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做好做实。”五棵树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所忠明指着茁壮成长的五棵石榴树,赋予了五棵树村名更深的意义。
石林景区组织周边村民弹起大三弦跳起民族舞
迎来故友遇“新朋”
“歌唱丰收的时光,歌唱繁荣的祖国,我们要为幸福尽情地歌唱,远方的客人请你留下来……”
石林县有一首传唱大江南北的歌曲《远方的客人请你留下来》,唱出了石林各族儿女的热情好客。
“我一开始只是过来游玩,没想到彻底爱上了石林!当地朋友热情好客,各种民族特色美食好吃又便宜,还能参加火把节、阿诗玛旅游文化节等民俗节日,大家就像一家人,这种友爱的氛围,让我决定带着家人在这里定居。”来自湖南的唐先生第一次来到石林旅游,就居住在大凤客栈,交了不少当地朋友,于是第二年便举家来到石林,成为“新石林人”。
石林旅游业的发展,既带来了像唐先生这样的老朋友,也结交了很多新朋友。石林“走出去”,积极与广西南宁、贵州荔波等地缔结友好关系;与内蒙古自治区兴安盟科右前旗缔结为民族团结进步共建联盟;围绕“团结友谊增合力,合作共济促发展”主题连续28年与陆良县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共建活动;创建海峡两岸少数民族交流合作基地,以文化传承增进云台人民深度交往交流交融;接待“汉语桥”系列赛事,让世界看到石林的自然之美和人文之美。此外,石林风景名胜区与国际国内的世界自然遗产、世界地质公园成员建立定期交流机制,与国内多家旅游景区建立联系开展对外交流合作,在合作中增进交流,巩固友谊,促进团结,共同发展。
“包容和美的文化氛围,团结友爱的民族融居实践,不仅给游客带来更好的体验,也让石林的各族群众过上了幸福的日子。过去的40多年间,石林景区接待游客7412万人次,累计为全县脱贫攻坚、乡村振兴提供了46亿元的资金支持。景区每年吸纳周边富余劳动力1000余人就近就地就业。
“石林景区不仅成为各民族广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的平台,也成为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共同走向中国式现代化的引擎。”石林风景名胜区管理局党委副书记李云梅见证着石林的变化,成为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进景区的实际参与者、受益者。
石林县的旅游人数从2016年的553万人次提高到2021年的1016.49万人次,旅游总收入从2016年的41亿元增加到2021年的100亿元。企业家、创业者带着资金、项目纷纷落地入驻,形成了56个民族和谐共居的互嵌式社会结构,有力促进了各民族共同迈向社会主义现代化。从个人到联盟,石林的“朋友圈”越来越大,旅游促“三交”的作用越来越明显,树立了“以旅留人”的新标杆,引领旅游未来发展新范式。
村民在石林景区内售卖彝族刺绣
全域文旅筑“新梦”
“因石而名、因旅而兴”是对石林县最贴切的描述,如何在旅游新业态上做出新成绩,让金字招牌一直具有绵长的生命力,打造全域旅游就是石林给出的答案。
“石林县围绕全域旅游高质量发展‘51068’重点任务,以旅游提质、项目建设、智慧旅游、产品供给、乡村旅游、文化赋能为抓手,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看着石林景区冬游市场依旧火爆,石林县文旅局有关负责人很欣慰,种下全域旅游的“种子”,如今逐渐结出丰收的“硕果”。
在三胡、笛子伴奏下,来自松园口自然村的毕文芳和几位村民一起,在石林风景名胜区唱起了彝族民歌新编:“在美丽富饶的石林,我们过上幸福生活,永远不忘党的恩情!”歌词唱出了各族群众的心声,找准民族文化与全域旅游的契合点,引导各族群众“唱深情的迎客歌留游客,跳欢快的大三弦舞招游客,亮丽的民族手工艺品引游客,玩民族体育项目揽游客”,让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随旅游活动润物细无声地全域铺开、全域见效。
在全域旅游的助力下,石林迎来了发展的又一个“黄金期”,“融荣与共美美石林”成为石林县全域旅游“全域联动、全域出彩”的最好写照。
记者 陶红 王云飞 黄世俊 陈慧君(民族时报)
记者 朱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