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照在白石江畔——曲靖市麒麟区创新举措将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融入日常
一弯浅浅的白石江穿城而过,百万各族儿女在曲靖市麒麟区这片热土上共居共学、共建共享、共事共乐。
长期以来,麒麟区主动作为,推动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融入日常生活,实现“同饮一江水 情谊紧相连”的真正融合。近日,记者跟随中央省级媒体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云南行采访团,来到曲靖市麒麟区白石江派出所、南宁街道瑞东社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实践中心等基层一线,在融居的和谐氛围中,见证麒麟区通过不断提高公共服务保障水平,让各族群众主动参与互嵌式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建设,不断增强各族群众对中华民族认同感和自豪感的成功实践。
麒麟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实践中心讲解员为青少年进行讲解
警民连心 守护一方安宁
冬日暖阳高悬,来白石江派出所办事的群众大多都是焦急而来,但在接待民警耐心沟通和业务快速办理下,片刻工夫,办事群众的眉头就能舒展开来。
“我们派出所处在麒麟区的中心城区,辖区面积比较大,有汉、回、蒙古、白、彝、藏、苗、壮等35个民族,人口26517户64217人。尽管辖区里各小区的情况不尽相同,但我们全体公安干警为人民服务的警魂相同!”在接受采访时,白石江派出所所长曹勇对辖区情况脱口而出。
曹勇在曲靖市公安系统基层一线干了22年,早就全身心融进了这片土地。在日常工作中,白石江派出所以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为抓手,进一步弘扬新时代“枫桥经验”,把共建共治共享理念贯穿于工作始终,打造“五朵警花”群防群治品牌,探索一条“党建引领、公安组织、群众参与”的民族团结进步实践之路,在安定祥和的互嵌式社区环境中,形成警民连心一家亲的浓厚工作氛围。
在辖区内,唐楚然“社区闺女”的名号悄然流传。在仟源农贸市场设立调解室,引入“人民调解机制”,解决涉及3000多家商户和摊位,以及过万客流的矛盾纠纷。在其他小区、村组和市场里推广设立矛盾纠纷调解点,在出现矛盾纠纷时,采取分级调解的方式,及时调解、就近调解,切实将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
“调解工作前置一点点,就能离群众更近一点,设身处地为各族群众着想,才能得到大家信任,成为大家的知心人。”身为土族的唐楚然扎根社区,用心用情服务各族群众,把工作做到了群众的心坎上,成为社区各族群众离不开的“黏合剂”。
在构建互嵌式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时,人民群众才是主体。白石江派出所在8个社区、53个居民小组、195家单位,组建400余人的队伍,有效维护社会安全稳定,真正实现各民族同胞手足相亲、守望相助。
以“三千行动”“千名民警进万家”大走访活动为载体,建立完善辖区少数民族群众挂钩联系、民情恳谈等长效机制,定期召开辖区各族群众代表座谈会,开展民族法律法规政策、禁毒知识、交通消防安全、防范意识等内容的主题宣讲,提升群众的责任意识、法律素养。
2020年以来,辖区刑事发案率和受理各类矛盾纠纷分别同比下降17.06%和20.71%。在警民一家亲的氛围中,各族群众形成了有困难找民警、有难处大家帮、讲团结爱祖国的思想共识,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不断提升。
民警到学校开展宣讲
“六微”服务 温暖一方民心
街角干净,绿树环绕,鲜花点缀各家窗台,走进南宁街道瑞东社区,就让人想要沉下心来,细细感受这里宁静祥和的慢生活。
“通过打造微阵地、开设微讲堂、连通微邻里、实施微项目、做实微服务、圆梦微心愿的‘六微’行动,社区为各族群众构建了和谐共居、守望相助、团结奋进的互嵌式环境。”瑞东社区党委书记陈婷介绍说。
在“石榴红文化园”,看见记者采访,周围群众主动上前,你一言我一语“秀”起自己的美好生活。
“我们很喜欢这个文化广场,天天组织姐妹们在这里跳舞,既锻炼了身体,又丰富了大家的业余文化生活。”“最夕阳”舞蹈队队长李琼华已经72岁,但精神矍铄,跳起彝族歌舞《彝族山寨欢乐多》活力满满。
“我们老年人体育协会经常组织各类赛事,鼓励体育爱好者积极参与,甚至因为我们举办体育活动丰富,有四川来这里避暑的朋友准备常住瑞东。”张庆昌作为社区老年人体育协会负责人,这段时间忙得脚不沾地,通过体育锻炼和比赛,让大家心贴得更近了。
“我们几个文艺爱好者,自编自写了一首《瑞东社区之歌》,歌唱美好生活。”社区民乐队队长张竹生赶紧插话,并邀请记者观看他们的演奏,“服务暖民心,社区团结又和睦……”歌词字里行间都是满足和幸福。
瑞东社区通过搭建各类平台,常态化开展文艺演出、民族政策宣讲等主题宣传活动,带动居民们从“旁观者”变为“参与者”,全面融入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同时,针对社区老年人较多的实际情况,瑞东社区创新志愿服务体系。
“六微”服务,暖了一地民心。各族群众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相互包容、相互欣赏、相互学习、相互帮助在这里蔚然成风,民族团结的种子,早就在各族群众的默默浇灌下长出了参天大树。
麒麟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万人广场签名活动
“五心”融合 教育成风化人
功能齐全,内容富集,载体鲜活,老幼皆宜,这是记者走进麒麟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实践中心的初印象。
“在一栋大楼里,各楼层虽有不同功能,但都是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成为麒麟区民族团结进步氛围最浓厚的地方之一。”曲靖市民族宗教委副主任秦静红来过多次,对大楼各楼层的功能分区如数家珍。
“五心”融合教育基地自2021年7月建成以来,被命名为第一批全省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已接受社会各界5万余人次参观学习。
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实践中心,记者遇见了来这里参观的曲靖市麒麟区麒麟小学的同学们,带队老师讲解完各民族的民俗特点,抛出一个民族知识小问题,同学们便争着抢答,寓教于乐,民族团结的种子就这样种在了小朋友的心里。
“我们经常组织学生来基地,一方面是借助这里的场地开展学生文艺活动,另一方面是用浓厚的民族团结氛围培根铸魂。”曲靖市麒麟区麒麟小学副校长丁玲艳表示,在这里可以从历史、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未来等多角度展示中华民族共同体理念,打造的“同心之源、同心之基、同心之脉、同心之魂、同心之本、同心之境、同心之梦”7个篇章主题鲜明、内容丰富,教育价值巨大。
在教育基地两年多,曲靖妇女儿童中心主任俞坤林收获很多,也积累了很多有用经验,“我们广泛开展实践活动,在教育实践文明中弘扬正能量、在社会生活中传递新风尚,使各族群众真正融入到教育实践中,打造出麒麟区民族团结进步新时代教育实践品牌。”
目前,麒麟区已建成区、镇(街道)、村(社区)三级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实践中心、党群服务中心、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等“多中心合一”的教育阵地149个,开展教育实践活动1821场次,文艺汇演406场次。
春风化雨,成风化人,麒麟区探索“五心”融合模式,聚集各方优势资源,形成教育虹吸效应,在多层次、多领域、分众化宣传教育中,讲好各民族守望相助、同心奋斗的故事,讲好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故事,引导各族群众自觉增强文化认同,自觉维护民族团结,让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更接地气、更有活力、更有温度、更有感染力。
记者 陶红 王云飞 黄世俊 陈慧君(民族时报)
记者 朱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