赛色塔综合开发区全力打造境外经贸合作的旗舰园区
老挝万象赛色塔综合开发区作为中国在老挝唯一的国家级境外经贸合作区,也是老挝国家级经济专区,受到中老两国政府的高度关注和支持。经过10余年的发展,开发区已成为老挝工业化示范区、国际产能合作承载区、中老命运共同体建设先行示范区以及“南南合作”低碳示范区,正在全力打造中国在境外经贸合作区的旗舰园区。
老挝万象赛色塔综合开发区入园大门
赛色塔综合开发区占地11.5平方公里,是万象市新城区的核心区,由云南省建设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所属云南省海外投资有限公司负责投资建设和运营。目前,一期基础设施投资建设已经完成,具备老挝最优越的基础设施和服务配套条件,为入园企业提供在老投资兴业的良好平台。
开发区的建设发展,是深入落实中老命运共同体行动计划、加快参与澜湄区域合作步伐、推动南南合作和融入双循环发展格局的务实举措。
老挝万象赛色塔综合开发区夜景航拍
产业基础初具规模,成为老挝工业化示范区和国际产能合作承载区
位于赛色塔综合开发区的贝德服装(老挝)有限公司,厂房占地两万多平方米,进入工厂车间,一条条生产线上,当地员工正在赶制出口到欧洲的服装。总部在中国江苏的贝德服装集团2011年来到老挝,在开发区投资建厂,致力于打造老挝一流服装生产企业,工厂建有40条生产线,雇用员工2000名,设计年产能2000万件套各类针织服装,产品销往欧美及日本市场。
贝德服装制衣厂内,工厂招聘的老挝本地员工正有序工作。
赛色塔综合开发区是老挝最具优惠政策的经济区,具有土地、税收等若干优惠政策,凡是入驻企业,均可享受相关“超值”待遇。同时,设有“一站式”服务办公室,为入园企业提供最便捷的管理服务。先后吸引了来自中国、日本等9个国家和地区的136家企业入驻,其中70家已建成投产,涉及电子产品制造、新能源、生物医药、农产品加工、纺织品加工等领域。
开发区开创了老挝的多个第一:老挝境内最大的企业——老中铁路有限公司;老挝境内首个太阳能光伏产品生产项目——中润光能科技(老挝)独资有限公司高效电池项目;老挝境内用工人数最多的现代化制造企业——老挝豪雅有限公司;老挝第一个国家级工程质量检验检测机构——老挝工程质量检验检测中心(公司)。这些企业有效填补了老挝多个行业领域的空白,有力促进老挝产业升级,加快工业化进程。
入驻园区的中润光能科技(老挝)独资有限公司
目前,入驻开发区的企业总投资额已超20亿美元,年产值超过18亿美元,为中国企业全面参与中老命运共同体建设提供了重要平台,开发区已为老挝本地提供7000多个就业岗位,预计到2024年就业人数将突破1.5万人,达到老挝总人口的2‰,为增进老挝人民福祉、促进中老民心相通作出重要贡献。
产城融合初显成效,成为“南南合作”低碳示范区
赛色塔综合开发区坚持“以产促城、以城带产、产城融合”的发展理念,致力于一体化构建“绿色、生态、宁静、现代”的万象新城。
2020年7月,《中国生态环境部与老挝自然资源与环境部关于合作建设万象赛色塔低碳示范区的谅解备忘录》正式签约,开发区成为“南南合作”低碳示范区。2022年,万象赛色塔低碳示范区成功揭牌,中方援助了2000套LED太阳能路灯点,5套环境监测设备以及28辆新能源车等环保低碳设备,2023年3月,云南省商务厅援赛色塔开发区垃圾中转站项目揭牌并交付使用,为开发区提供便利的垃圾清运与中转服务。切实提升开发区绿色基础设施建设水平。
人们在园区新能源路灯照亮的道路上跑步
赛色塔低碳示范区通过“物资+技术”相结合,推动开发区能源、基础设施、产业和管理“四个低碳化”,帮助老挝提高应对气候变化能力,成为应对气候变化双边合作的典范。
入夜,2000盏太阳能路灯在开发区宽敞整洁的大道上齐齐点亮。道路两旁热带植物郁郁葱葱、绿树成荫,应季而开的鲜花争奇斗艳,淡淡的花香随着晚风四处弥漫。人们三个一群、两个一伙,在路灯下或悠闲散步,或快乐骑行,或跑步锻炼……不时,一辆新能源公交车从园区主干道经过,载着下班的人们驶向四面八方。这光亮,让夜晚的赛色塔熠熠生辉,也照亮了人们幸福的笑脸。
新能源车在开发区投入使用
记者 字剑飞 通讯员 陈秀兰(云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