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桥”赛事文化交流体验活动丰富多彩
10月10日,第十六届“汉语桥”世界中学生中文比赛和第三届“汉语桥”世界小学生中文秀执委会副主任、云南师范大学副校长郝淑美向新闻媒体介绍了本届赛事中文化交流体验活动安排的情况。
第十六届“汉语桥”世界中学生中文比赛和第三届“汉语桥”世界小学生中文秀将于10月16日至31日在北京和云南举行。“在筹备本届‘汉语桥’中文比赛的阶段,有一个重要的背景。”郝淑美说,习近平总书记去年12月复信沙特中文学习者代表,今年8月复信南非德班理工大学孔子学院师生,在两次复信中,都提出希望他们多到中国走一走、看一看,更加深入地认识和理解中国,与中国青年增进相互理解、发展长久友谊,鼓励各国青年学好中文,为促进中阿、中非友谊合作,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自己的力量。“本届‘汉语桥’中文比赛,有来自97个国家的师生到中国来参加比赛和交流,应该怎样让他们多走一走、多看一看?怎样让他们在学好中文的基础上,更好地认识一个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我们主要从两个方面来着力。”
在组织策划上,以共建“一带一路”十周年为契机,以“感知中国·了解云南”为主线,通过“赛、学、游、进”,立体、多样、全方位开展文化交流体验活动。郝淑美介绍,来自世界97个国家的师生奔赴“一场跨越山海的聚会”,深度体验“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通过所学所思、所见所闻,充分感知中国式现代化、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乡村建设、民族团结进步、共建“一带一路”等取得的突出成就,向各国中小学生讲好中国故事、讲好云南故事,增进各国中小学生对汉语、对中华文化、对中国的热爱,促进中外人文交流,深化文明交流互鉴,推动中华文化更好走向世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在具体安排上,体现了“六多”,即:多走多看、多学多思、多交流多体验。郝淑美介绍,以“游学实景+语言文化考核+互动体验”,突出文化性、交流性、体验性、趣味性。如,北京段的活动安排,通过游览长城、故宫、天安门、鸟巢、水立方、中国国家博物馆,让各国青少年更真实、立体、全面地了解、认识、感受源远流长的中华文明发展历史、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日新月异的现代化中国。通过参访教育部语合中心,了解国际中文教育发展的历史、现状和未来,激发各国青少年学习中文的热情。
郝淑美说,云南段的活动安排,分别在大理、昆明进行,包括“六进一乘”,即:
进学校:到大理一中组织两场中学生中文比赛的过桥赛,在赛与观的互动中,增进中外中学生的交流;到云南师范大学附属世纪金源学校组织中外学生课堂交流互动活动;到云南师范大学附属小学组织小学生中文秀专场活动;在云南师范大学国际友谊林种下友谊之树,用绿色、恒久的方式留下中外友好的情谊,留下一份对中国的美好印记;举办第三届“五洲同乐校园国际音乐节”,各国参赛选手与中外学生同台表演,各国音乐汇聚,各国青年汇聚,共享欢乐时光。
进乡村:走进全国最大的白族村周城,体验白族非遗传统扎染技艺;走进喜洲古镇、历史文化名城大理古城,了解白族“三坊一照壁”传统民居,体验白族三道茶等特色饮食文化,感受社会进步、民族团结、人民幸福的风情画卷。
进企业:走进下关沱茶集团有限公司,参观茶博物馆,了解茶叶知识、茶马古道历史、云茶产业发展情况,体验手工制茶等。
进自然:游洱海生态廊道,走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科普课堂,了解世居民族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故事、洱海流域生态保护和修复的实际成效,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成就和对世界的贡献;走进澄江化石地世界自然遗产博物馆,探秘寒武纪古生物化石群,感受5.3亿年前海洋生命壮丽景观和现代生物原始特征,了解地球早期生命演化的奥秘;走进“全国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云南野生动物园,参观熊猫馆、孔雀园、天鹅湖、珍稀动物区等特色馆区,感受云南“动物王国”的特色;走进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扶荔宫,参观大温室、种子博物馆、食虫植物馆等,举办一堂小学生组快乐中文公开课。
进市场:走进亚洲最大的鲜切花交易市场——斗南国际花卉交易市场,感受新时代数字技术与传统农业的紧密结合,了解云花产业发展情况,感受云南绿色经济发展的蓬勃活力。
进社区:走进昆明老街,体验昆明历史文化名城最具代表性的老街区风貌;走进官渡古镇,探寻古滇文化的发源,参观面塑、云子制作、乌铜走银技艺、饵块制作、滇剧花灯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现场展示;走进中小学生家庭,了解社区建设,体验中国普通老百姓的生活。
乘动车:搭乘动车从大理到昆明,感受互联互通的便捷,见证共建“一带一路”十年成就。
记者 朱海(云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