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协调 开放发展 共赢未来 | 加快重点产业链延链补链强链——做好“链”文章 培植大产业

2023-09-04 16:29:52
来源:云南日报

9月3日,2023中国产业转移发展对接活动(云南)开幕式暨签约仪式在昆明滇池国际会展中心举行。本报记者 杨峥 雷桐苏 周灿 陈飞 摄

  绿色食品、生物医药、石化化工、磷化工、橡胶、纺织服装……9月3日下午,2023中国产业转移发展对接活动(云南)8场产业链延链补链强链洽谈活动在昆明同期举行,与会政府部门负责人、专家学者、企业家代表齐聚,围绕加快产业链延链补链强链,高质量承接产业转移发展、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进行深入研讨,共谋合作双赢。

  聚焦精深加工 做特优势精品

  绿色食品是我省着力打造的优势重点产业之一,如何聚焦精深加工加快产业链延链补链强链,加大招大引强,培引市场主体,做特“优势精品”,是推进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工业和信息化部消费品工业司副司长王孝洋提出,要深入实施“三品”战略,以实施《关于培育传统优势食品产区和地方特色食品产业的指导意见》为契机,挖掘云南茶叶、咖啡、甘蔗、核桃、水牛乳等食品资源优势,加大数字技术赋能,不断提升加工工艺水平,改善食品的品质和风味,推动云南普洱茶、咖啡制品、甘蔗糖、宣威火腿、核桃制品等产业集群规模壮大,为形成“百亿龙头、千亿集群、万亿产业”的地方特色食品发展格局做出实践贡献。

  王孝洋还提出,要围绕优势产品向规模企业集中、规模企业向标准化生产靠拢,从市场化发展的思路,推动企业延长特色食品加工链条,向价值链中高端发展,由过去的卖农产品原料向卖深加工食品转变。鼓励企业重点发展科技含量高、加工层次深、产业链条长、增值水平高、竞争能力强、符合综合利用和循环经济要求的产品,尽可能地挖掘绿色食品价值,把产业“红利”留在云南。

  生物医药产业是重要的战略性新兴产业。立足生物资源优势和区位优势,我省大力发展生物医药产业,产业乘势而上,保持快速发展势头。2022年,我省医药制造业营业收入增速和利润增速分别比全国平均水平高出7.9、114.9个百分点。疫苗产业成为我省生物医药引领性、标志性产业,已上市疫苗品种、批签发量处于全国前列。

  总部位于河北省的神威药业集团早在2018年就来到云南投资,借助此次产业转移发展对接活动的“东风”,集团准备在云南打造企业的第二个总部基地。对于云南的发展前景,神威药业集团轮值总裁张特利十分看好,“云南中药材资源丰富,发展前景广阔。下一步,一方面要把我们总部各分公司的品种药转移到云南来。另一方面,我们近几年新获批的药品批文也要转过来,在云南生产,加大我们在云南的品种数量。”

  在磷化工产业链延链补链强链洽谈活动上,作为世界“四大磷都”之一的昆明晋宁区推动磷化工产业高质量发展诚意十足,晋宁产业园区管委会负责人杨鹏表示,当地以磷为主的工业生产可追溯到上世纪50年代,目前产业集群态势初步形成,主要产品涵盖了黄磷、磷复肥、食品电子医药级磷酸、磷系阻燃剂等多个门类。下一步,晋宁将打造“2+2+1”产业体系,即提升精细磷化工、基础性磷复肥2个产业,发展高端医药农药产业、新能源新材料2个产业,配套循环经济1个产业,并围绕百亿级目标,将精细磷化工产业打造为化工园区的百亿级产业,打造精细磷化工产业集群。

  承接产业转移 推动集群发展

  近年来,我省积极承接产业转移,来自广东、浙江、福建等纺织服装集群的重大项目落地,先后吸引了山东恒丰、孚日,浙江雅戈尔、凯喜雅,江苏业勤、新东旭,上海中昊、东方国际等企业落户云南,初步形成德宏、保山、红河等沿边地区纺织服装产业集聚发展态势。

  “纺织工业产业链长、价值链丰富多元,纺织服装产业集群作为纺织产业发展的重要形态,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是实现富民创业、推进乡村振兴和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重要途径,全国百强县域经济中多数是以纺织为主业发展起来的。”中国纺织建设规划院副院长郭宏钧说。

  在郭宏钧看来,随着“东桑西移”带动的“东丝西移”,云南已经成为我国主要的茧丝绸产业基地之一,而且质量在全国处于一流水平。以边(跨)境经济合作区为依托,承接的服装加工业发展很快。在绿色低碳发展已经成为重要趋势的时代背景下,云南省依托绿色能源资源优势对促进纺织产业低碳转型将会发挥积极的作用。“促进产业有序转移,是优化生产力空间布局、提高经济发展质量的有效途径,是推动区域协调发展、促进共同富裕的重要举措,对推进纺织行业高质量发展,构建纺织现代化产业体系,提升纺织产业对国民经济发展的总体贡献也具有重要意义。”郭宏钧说。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橡胶消费国。近年来,我国产业快速发展但橡胶产能短缺,86%依靠进口。随着全国经济特别是汽车产业快速发展,天然橡胶的需求还在日益增长,这将为云南橡胶产业发展提供广阔的市场空间。

  云南省委军民融合办副主任郭呈全介绍,云南是我国天然橡胶种植起源地。经过三代人的努力,种植面积、产量及单产水平均为全国第一,已成为我国最大最优的天然橡胶生产基地。除了有841万亩种植基地外,境外还有477万亩的替代种植面积,每年可提供30万吨原材料。云南面向南亚、东南亚的泰国、越南等全球天然橡胶种植出口大国,随着西部陆海新通道、中老铁路和中缅铁路等的建设和开通,运输成本将大幅下降;云南有100多个橡胶加工厂,年加工能力170万吨;建设有国家橡胶及乳胶制品质量检验检测中心、院士工作站、企业技术中心等科研机构。可以说,云南承接橡胶制品、乳胶制品、橡胶精深加工有优势、有资源、有底气。

  记者 陈晓波 胡晓蓉 朱丹 段毅(云南日报)

编辑: 李涛
区域协调 开放发展 共赢未来 | 加快重点产业链延链补链强链——做好“链”文章 培植大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