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腾冲科学家论坛第三季度论坛在弥勒举行
活动现场
8月21日,由云南省科学技术厅、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人民政府、昆明理工大学主办的2023腾冲科学家论坛第三季度论坛——“食品与高原特色现代农业论坛”在红河州弥勒市开幕。全国食品与高原特色领域院士、知名专家学者以及高校、科研机构、园区代表、省内外企业负责人等600余人参加开幕式。
孙宝国发言
论坛聚焦云南省高原特色食品全产业链需求,围绕未来食品加工与产业创新发展、区域优势食品资源深度挖掘与食品创新开发、大健康时代区域特色食品营养健康与安全、绿色生态农业与高原特色现代农业创新发展等主题进行深入研讨交流,旨在助推云南特色食品产业实现绿色、高效、智慧、精准及多元新业态发展。
陈坚发言
开幕式上,孙宝国、陈坚、谢明勇、庞国芳4位中国工程院院士获颁弥勒市荣誉市民证书。期间举行了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弥勒专家工作站授牌仪式,一批食品与高原特色现代农业领域招商引资和招才引智合作项目进行签约。
谢明勇发言
与会院士、专家、企业家将各自学术研究领域的内容、经验、成果进行了展示和分享,为食品与高原特色现代农业搭建了科技创新体系的先进学术思想交流平台、科技成果转化平台。
叶兴乾发言
本次论坛是2023腾冲科学家论坛首次在腾冲以外地区举办,设1场主旨论坛、2场分论坛、1场双招双引推介会、1场项目开题启动会以及展览展示、参观考察、合作对接等多项配套活动。
【声音】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理事长、北京工商大学教授 孙宝国
未来食品的发展趋势是风味健康双导向,提升和改善风味是食品研发、生产的首要任务,也是食品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前提。食品生产现代化要转变观念,使食品更营养、美味、方便、实惠。
中国工程院院士、江南大学学术委员会主任、未来食品科学中心首席科学家 陈坚
近十年来,生物制造迅速发展,生物设计合成走向工程化、智能化、自动化,同时加速了生物制造的工业化。生物制造是改善食品风味和营养成分的重要路径,发酵可有效改善食品风味和营养,实现减糖不减甜、减盐不减咸、减脂不减味。食品生物制造过程具有绿色、低碳、可持续的特点,是推动未来食品发展的重要引擎。
中国工程院院士、南昌大学食品科学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 谢明勇
食品制造业从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到产品技术创新全链条交叉融合,引领食品产业创新发展。要加快实施节能低碳的食品绿色制造技术,推动食品产业结构性调整,建立绿色低碳加工体系,加强信息技术融合、推进食品智能制造,大力发展“药食同源”食品产业。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首席科学家 庞国芳
在国际博弈中以精湛技术确保国际标准研究主动权,争取国际标准制定话语权,将技术不断提升,这是解决博弈的最有效方法。要创新基础理论研究、检测技术研究和检测模式,创建农药电子身份证,实现农药残留检测信息化,监测水果蔬菜茶叶农药残留状况,从源头保证食品安全。
华大集团董事长、深圳华大基因研究院名誉院长 汪建
通过此次论坛,华大集团将积极对接与会农业科技领域院士、专家,开展进一步交流和探索,共同在现代农业领域发展中注入基因研究成果与力量。
中国农业大学科学技术发展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国家果蔬加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 胡小松
预制菜具备方便、美味、实惠、营养、安全和快捷等优点,服务快捷生活,推动“厨房革命”。培育发展预制菜产业,对促进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助力特色美食走向世界具有积极作用。
浙江大学食物与健康研究中心主任、浙江大学中原研究院院长 叶兴乾
云南省应充分利用高海拔、小气候、高积温等特点,加强果蔬营养功能和加工技术研究,做好东西部对接,提供优质原料。着力鲜果生产与加工有机结合,进一步发挥区位优势,建设周边国家果蔬进入中国市场的中转基地。
记者 沈燕 文/图(云南日报)